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条 件 下 的 继 续 革 命!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Important Notice: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our free phpBB forum hosting service will be discontinued by the end of June 30, 2024. If you wish to migrate to our paid hosting service, please contact billing@hostonnet.com.
让工农兵的形象永放光芒——关于对“样板戏”的一些认识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 革命样板戏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hgy818



注册时间: 2007-09-13
帖子: 1298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五 十月 19, 2007 8:19 pm    发表主题: 让工农兵的形象永放光芒——关于对“样板戏”的一些认识 引用并回复

让工农兵的形象永放光芒——关于对“样板戏”的一些认识

作者: weihong 发布日期: 2007-10-15 查看数: 6 出自: http://www.wengewang.org
[ 毂倒猫腻 ]

        一、“样板戏”不是哪一个人的样板戏

  昨晚朋友与我谈起“样板戏”一事,他说央视12套近期将重播“样板戏”。听得此言,我说,本来就该播嘛,***有罪,难道戏也有罪?戏不是某个人自己搞出来的,也不是反什么什么的,为什么就要犯忌呢。

  老实说,对于那八个样板戏,其中有五个戏,因为当时重复放映次数太多,以至于让人看得发腻。我最喜欢的,就是两个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其次是《红灯记》。《钢琴伴唱红灯记》虽不算那八个之例,但这个却也是我极为喜欢的。

  在八个样板戏中,妇女的戏分较重,尤其是在《智取威虎山》里,小说中原没有的女角“小常宝”也被塑造出来了,而且是由长得胖墩结实、根正苗红的齐淑芳扮演。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有人说这是**出于女权主义考虑,才这样搞的。到底事实是不是这样,我们无法知道,也不想去了解这些事。我们所看重的,是这些艺术作品的“正规”严肃和严谨,以及那些演员的认真态度与艺术水平。

        二、现代芭蕾舞剧是展现工农兵形象美的人民艺术

  我曾经想过要写一份遗书,就是在我死后,把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光盘同“我”放在一起。让两张光碟永远与我相伴。因为这两片光盘是我的最爱。这两部作品,我是百看不厌,百听不烦。每当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时,我就拿出光盘,把音箱声音调得很大。看着屏幕上薛菁华那优美的舞姿,那“倒踢紫金冠”所表达出来的艺术心声;看到练兵场上的吴清华那大跨大劈所表现出来的军人气质;再看看万泉河边那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热烈场面和那些形体优美的百姓和军人的艺术形象,禁不住感动得热泪盈眶。

  至于《白毛女》,当看到喜儿(茅慧芳饰)在家中盼着爹爹回家,跳起那动人的窗花舞,听着歌唱家朱逢博唱的《北风吹》,朱逢博那溶“民、美、通”为一体,似银铃声响、如少女嗓清脆的歌喉,那优美无比、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歌声;看到黄世仁、黄母对丫环的虐待,看到白毛女在深山中受苦受难与狼作战,看到白毛女在奶奶庙中警惕地览食,心中都能泛起一阵又一阵复杂情感的浪花。

  最后,当看到白毛女(石钟琴饰)与大春(凌桂明饰)在山洞里相遇时的那种场面;看到“大红枣儿送亲人”的那种军民间的亲切,特别是看到喜儿从深山重回人间、走向乡亲们与张二婶相会,此间,听着那“板胡”(民族乐器)奏出的如泣如述的旋律,止不住感动得热泪横流。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中国的现代舞剧《白毛女》,不但影响了中国自己的几代人,而且还影响了日本。日本“松山芭蕾舞剧团”特地把《白毛女》移植到了日本,其演出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好评。

  如果说没有《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中国民众就很难接受并见识来自西方的芭蕾舞。正是《红》《白》两剧,将中华民族自己的民族舞蹈语汇与西方的芭蕾舞动作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而且,这种中西合璧的结合几近天衣无缝,绝世绝伦、美不胜收!

        三、两个舞剧是“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最好典范

  两个现代舞剧不但在舞蹈语汇中大胆、大量地溶入了中华民族自己的民族舞内容,在服装道具的使用上做到了艺术美与现实美有机结合的高度和谐。而且,在音乐方面,《红》和《白》也采用了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方式,其对情感和艺术的表现力大大超越了或中或西而单一特色的乐器。例如在《白》剧中,《北风吹》一场用的是洋乐器长笛,而在喜儿逃出黄家,逃到江边、逃到深山时用的却是中国自己的乐器竹笛。长笛和竹笛,其音色和表现力各有千秋,在前面的“北风吹”中,需要表现的是喜儿的悠然、期盼与向往,而在后面的场景下,需要表现的却是在激越的清脆中带着的几分凄楚和不安。显然,前者用长笛再好不过,后者用竹笛也是恰如其分并恰到好处。在这里,两者是无法相互替换的。

  如果再说到单、双簧管,圆、长、小号,各种拉弦乐器、打击乐器,竖琴、三弦、等弹拨乐器,西洋管弦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的巧妙搭配,那就更是有说不完的话,这里就以省略作罢。

    四、“样板戏”的生命力在于歌颂并表现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综上所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样板戏”作为当时的一种艺术探索和艺术创造,在政治上,除了以歌颂工农兵、共产党和毛主席为主要目的外,其艺术上的成就也是不言而喻的。

  今天,当我们回过头去重新审视和欣赏这些作品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剧目其实有着极为顽强的生命力。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用艺术形式歌颂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同时,也用极美的艺术形象歌颂、并美化了创造历史的主人——工农兵!

  应该承认,因为有人在某个时期受到了一些冲击,所以只要是一谈到某个时期的东西就反感,殊不知这是不对的。就象有些人因为当时的***在上海,就说“运十”是他搞的,因此而将“运十”也打入另册,到如今才发现这事给弄坏了。所以,我们不能用一些历史的陈见来对待某个特定时期的技术成就,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对待那个时期的艺术成就。否则,那就是一种莫大的错误!这就象我们不能因为对元朝有某些看法,就把关汉卿的《窦娥冤》也算成是铁木真的作品从而打入另册是一样的道理。

  结语:让工农兵的形象永放光芒。让歌颂工农兵的艺术美再现银屏,这不但是对历史的公正,也是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公正。同时,这对于巩固党的领导,继续发展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是有着积极和深刻意义的。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 革命样板戏 论坛时间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民意调查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Hosted by phpBB.BizHat.com

Free Web Hosting | Free Forum Hosting | Photo Gallery | FreeMarriage.com

Powered by PhpBB.BizHat.com, setup your forum now!
For Support, visit Forums.BizHa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