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条 件 下 的 继 续 革 命!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Important Notice: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our free phpBB forum hosting service will be discontinued by the end of June 30, 2024. If you wish to migrate to our paid hosting service, please contact billing@hostonnet.com.
金敬迈:《欧阳海之歌》的酝酿和创作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 革命文艺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hgy818



注册时间: 2007-09-13
帖子: 1298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五 十月 19, 2007 8:03 pm    发表主题: 金敬迈:《欧阳海之歌》的酝酿和创作 引用并回复

金敬迈:《欧阳海之歌》的酝酿和创作

作者: wengeadmin 发布日期: 2007-9-25 查看数: 10 出自: http://www.wengewang.org
金敬迈 (1966.03.01)《人民日报》

一、学习英雄

一九六○年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为我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制定了一套万年大计。这就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也就是永远突出政治,进一步用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顶峰——毛泽东思想来武装人民解放军。部队遵照军委的决议,在非常无产阶级化、战斗化的道路上,迈开大步,向前飞跃。正是在这个大好时机,我从战士话剧团演员队调到创作组。按照军委“决议”的要求,“部队的文艺工作……必须密切结合部队的任务和思想情况,为兴无灭资、巩固和提高战斗力服务。”领导上让我到连队进行锻炼。我在连队当兵、蹲点,和战士们一起学“决议”,先后参加了“两忆三查”运动,创造四好连队运动,备战和训练,施工、生产等等。我曾试着把自己的一些体会写成几个小东西,但大都失败了。这本来是自己思想不过硬,生活不过硬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自己对此认识不足,反而认为部队现实生活不好反映、难写。思想上很苦恼。

在创作人员文艺整风学习中,我和同志们一起反复地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主席在讲话中指示我们:“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我学过不止一次了,几年来自认为是遵循了毛主席指示去深入生活的,为什么仍然写不出东西来?认真一检查,原来自己没有带着阶级感情学习毛主席的“讲话”,没有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所以对毛主席的这一教导领会不深。下去生活走马观花,往往只看到生活中的一些表面现象,“观察、体验”不深,“分析、研究”更不够。这使我领悟到,要想做一个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就必须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

紧接着我回到一个比较熟悉的连队,尽管是同样和他们一起出操上课,但这一次的感受却大不相同。三年前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副班长,记得他总是笑呵呵的,班里来了新兵,他第一个把新战友迎进门来,教他们如何打背包,如何系鞋带。这次去,看见他正在向当年的一个新战士请示工作。原来那个新战士已经担任排长了。他呢?还是当副班长,还是笑呵呵地在教另一批新战友如何打背包,如何系鞋带。事后我问他是怎么想的,他简简单单地回答了六个字:“为人民服务嘛!”

同是在这个连队,我又认识了一个新同志。他是个炊事员,总是闷声不响地光着脚丫子挑水。他是一位家在高山顶上的苗族青年,没有文化。收到家信了,他求别人念;要回信时,也得请别人代写。有一天,家里来信要他别干炊事员了,多学点技术。班长刚把这信念完,他就火了,闷声不响地趴在床沿上,就着小油灯,花了一个来钟头写出他平生的第一封信,信上只有七个字:“这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嘛!”和“这是为人民服务!”给了我很大的震动。部队大学毛主席著作以来,涌现出这样一批战士:他们参军前的文化水平不高,能讲出的道理也很少,来到革命部队后读完的第一本书,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是,他们学一句,就能用一句,毛主席怎样说,他们就怎样做,全心全意的做,真正做到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六十年代出现的一批新人,从刚刚懂道理起就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人。

这时,我好象领悟到点什么东西了,也似乎比较理解我们的战士了。我开始懂得了:不学好毛主席著作,不彻底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不努力缩小自己和这些战士思想上的差距,就根本无法理解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人,更谈不上如何去反映他们。当时我最强烈的愿望不再是急着考虑写什么,而是首先老老实实地蹲下来,跟他们一起学习《为人民服务》。从此,我在连队生活期间,除努力做到“同吃、同住、同操课”外,特别注意了“同学习”。通过学习,我深感到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战士的身上,我能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而且是一辈子也学不完的。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正当我在部队参加野营合练的时候,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英雄事迹出现了。根据广州部队陶铸、黄永胜、刘兴元等首长的指示,我立即转到该部队去生活。在短短的时间内,欧阳海生前的战友向我介绍了他的数以百计的生动的事迹。且不谈他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抢救列车和上房救火、下水救人的英雄行为,就以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小事来说,也使我激动不已。

一个阴雨天的下午,我在一条简便公路上,参观了欧阳海生前所修的一个涵洞。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涵洞,不经同志们指点,过路的行人很难注意到它在洞口,当我看到欧阳海亲手刻写的“干革命”这三个大字时,思潮翻腾起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尽管这只是偏僻山区简便公路上的小涵洞,不是长江大桥,可是欧阳海把它看成是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细心地塑造它,勤勤恳恳地通过这小小的涵洞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他真心诚意地通过“干革命”这三个常见的字,抒发出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对待革命事业深厚而崇高的感情。

一九六二年,因工作需要,欧阳海由副排长改任班长。有的同志说把他给“降”了。欧阳海听了哈哈大笑:“为人民服务,有啥‘升’啊‘降’的!”

“干革命”“为人民服务”,多么熟悉的话呵!这每个字都有千斤分量,代表着最浅、也是最深的革命道理。欧阳海的话,使我想起了那个年年热情接待新战友的副班长,想起了那个每天勤勤恳恳挑水的苗族战士,还想起了许多辛勤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和战士们,他们都在我的脑海中活动起来。我虽然没有看见过欧阳海,但通过同时代很多普通战士的高大形象,我仿佛也看到了欧阳海的音容笑貌,看到了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在这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面前,我首先感到的是自己和他的思想差距很大,必须很好地向欧阳海学习,以欧阳海同志为榜样,重新学习“老三篇”,把世界观这一根本问题来一番认真改造。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对欧阳海材料的反复研究,逐渐地,我发现自己起了一些变化,在思想感情上和欧阳海靠近了一些,从而产生了通过文艺作品来表现欧阳海光辉的一生的强烈愿望。

二、理解英雄

有了强烈的表现欧阳海这一英雄人物的愿望,还不等于已经真正理解了欧阳海。学习英雄,理解英雄,也是经过若干次反复,逐步加深的。开始时,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设想比较简单,只是想写欧阳海想当英雄,而不是英雄;后来他知道了怎么才算是英雄,结果成了英雄反而不知道。这时,领导上指出“写英雄,是为了写我们伟大的党,写我们的时代。要通过欧阳海的成长写出部队几年来的变化。”怎样消化和落实领导上的这一指示呢?周总理给雷锋同志的题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周总理号召我们要学习雷锋同志:“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四句话不也正是对欧阳海同志伟大一生的最高的概括吗?接着我又重温了陶铸政委在“欧阳海班”命名大会上的讲话:“欧阳海同志能够这样牺牲自己,决不是偶然的,没有党的培养,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这个社会制度,会不断出现欧阳海这样的人物!”首长的指示,使我加深了对欧阳海的理解。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首先接触到的,是欧阳海对旧社会强烈的阶级仇恨,对新社会的无比热爱。欧阳海的家乡——桂阳县山区,解放前十分贫困。欧阳海一生下来,给全家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两丁抽一”的威胁。他七岁就冒雪讨饭,小小年纪就担炭沿街叫卖。残酷的阶级压迫,养成了他敢于斗争、毫不妥协的性格。共产党毛主席把他从水深火热中解放了出来,他对新社会,对党和人民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在农村中,他是走合作化道路的积极分子。在部队中,他带着阶级感情耐心地帮助每一个阶级战友。一九六二年,当农村刮起一股黑风,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激烈交锋的时候,欧阳海回去探家,会到了分别多年的哥哥。但是,他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忘了本!”在欧阳海的心目中,从来都是骨肉亲不如阶级亲呵!“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正是欧阳海最鲜明的性格特色。因此,这就要求在作品中,必须首先把欧阳海作为一个阶级的化身来写,写出他朴素而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写他在社会主义时代兴无灭资斗争中成长,这才能如实地反映出欧阳海的本质来。

欧阳海不是战争时期的英雄,是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英雄。英雄和英雄行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无不打上鲜明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英雄形象的高大,不在于他是否“身长丈二,力举千斤”,而是由于他的一切言语行动,都是和当时重大的国内、国际事件息息相关的,英雄人物都是在不同岗位上,用自己光辉的行为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问题。雷锋是这样,欧阳海是这样,大庆、大寨人也是这样。这也就促使我有意识地把欧阳海的成长放在鲜明的时代背景上来描绘。譬如军委扩大会议以后部队掀起大学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一九五九年平定西藏叛匪,一九六○年苏联现代修正主义撤退专家,一九六一年两忆三查运动,一九六二年东南沿海紧急备战等等,使作品对这几年中的重大事件都有所反映。把英雄放在这样复杂而尖锐的阶级斗争的背景上来描画,这就有可能使得欧阳海这一艺术形象,不仅是阶级的化身,而且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化身,也就有可能在他身上集中表现出社会主义时代英雄人物的特色来。

作为阶级的化身,时代精神的化身,欧阳海“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的力量是从何而来的?自一九六○年底部队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高潮以来,部队广大官兵直接从毛主席著作中吸取精神力量,大大加速了革命化的步伐。欧阳海文化低,学习毛主席著作时有不少字不认识,但他捧着一本《新华字典》,一边认字,一边学习,常常一个人苦学到深夜十一二点,在学习中表现了惊人的顽强和毅力。他带着炽热的阶级感情学习毛主席著作,做到了边学边用,贯彻始终。就在他牺牲时,他的挎包里还珍藏着带着他体温的毛主席著作。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是我们同时代任何一个革命者能够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要写好英雄,就必须写好欧阳海是如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欧阳海,十分幸福地直接从毛主席著作中吸取了精神力量,直接用毛泽东思想这一强大的精神武器来改造自己,改造社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十分自觉的、目标十分明确的无产阶级战士。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欧阳海才成为一个“身在连队,胸怀世界”,时刻关心着世界上三分之二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兄弟的命运,一颗红心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也正是欧阳海不同于过去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一个最主要的特色。

应当把欧阳海写成阶级的化身;应当在小说中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通过欧阳海的成长充分写出毛泽东思想的威力。这三个方面,开始并不十分明确,经过反复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军委扩大会议决议和林副主席对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才逐渐领会的。这样,理出了作品的一条思想的红线,也就完成了对欧阳海这一英雄人物的基本理解,形成了作品的构思。这也同时是自己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的过程。

三、表现英雄

(一)真人真事与艺术加工的问题

生活中的欧阳海本人,就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共产主义英雄人物。同志们向我讲述了他的一百多个故事,小说中只选用了六十多个。事迹的安排大致保持了原来的顺序,小部分做了一些调整。目前小说中除了《天兵天将》一节写他被救出火坑是虚构的以外,其他都是有真实生活的依据的。英雄的事迹如此动人,事实上也不需要再搞什么虚构的东西了。

小说中写的大多都是一些平凡的生活小事,如拣一粒茶籽,买一本书,送一碗饭,等等。我试图通过这些小事来体现英雄人物的阶级感情和体现毛泽东思想。我认为透过这些“小事”,可以显示出我们社会主义的时代风尚。千千万万个好同志,正是在从事这种伟大而平凡的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当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尽管他们并没有立下什么“丰功伟绩”,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却非常需要这样一些同志。因此,对于欧阳海这一人物是否要进行艺术虚构的关键,在于能否把这些“小事”的伟大意义挖深挖透。英雄本身的行为已充分体现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品质。所以摆在我面前的课题,不是去重新硬编什么情节,而是力求在现有的动人事迹的基础上,深挖一步,以期达到保持英雄的本来的面貌。

至于欧阳海周围的一些人物,由于创作上的需要,作了比较多的虚构和艺术加工,也都没有用真实姓名。小说中出现的其他人物,不少是生活中欧阳海的战友,更多的是我几年来深入生活时积累的人物,同时也大量地调用了几年来的生活库存,几乎把历次在部队中得到的感受都写进去了。这又一次证明了毛主席所谆谆教导我们的真理: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唯一源泉。假如没有我前一段较长时间的参加部队火热的斗争生活,也就没有今天进行虚构和艺术加工的可能。

(二)如何写英雄人物的成长问题

在创作过程中,重学了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思想上有所提高。我觉得应该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今天的现实。社会主义革命是革资产阶级的命,革个人主义的命。写英雄人物就要写他是怎样参加兴无灭资的斗争的,既写他参加社会的兴无灭资的斗争,改造客观世界;也要写他在自己头脑中进行兴无灭资的斗争,改造主观世界。写和平时期的英雄,脱离开兴无灭资的斗争是不可想象的。英雄人物也正是在不断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改造自己的过程中成长的。因此,在小说的前半部,我写了欧阳海的争强好胜,一心想当英雄,想冒尖。有人说写了不好,我觉得如果不写,就显示不出党的力量,显示不出这一块好铁,是如何在革命熔炉的冶炼中,克服自己的某些弱点而成为纯钢的,也显示不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为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大搞人的革命化,才使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阳海并不例外。写英雄不是目的,写英雄是为了更好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党,所以在小说的前半部坚持了写欧阳海的成长。

但是,由于欧阳海的贫农家庭出身,由于他从小就有了朴素的阶级觉悟,写他的成长,写他成长中的若干缺点,又必须掌握分寸,写得恰当。开始时自己掌握得不够好,写他争强好胜过火了一些,带有较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这就脱离了人物的阶级本质。这是过分追求人物成长前后对比的鲜明性,而忽略了生活的真实性。在领导指出后才改正过来。

(三)如何写出英雄人物的思想高度,也就是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英雄的问题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最初,小说写到第五章,欧阳海已经入了党,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应该说作为一个人民战士,他已经成熟了,接下去写第十章抢救列车,似乎也可以。但是今天的时代,是社会主义时代,今天的英雄,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英雄,仅仅写出他个人的成长,还远远不够,必须写出毛泽东思想在他身上所产生的巨大威力。为此,重写了《骨硬心红》,通过欧阳海来描写自力更生和反修的斗争;安排了《火车头》,写他如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带动后进战士;《家乡行》,写他参与国内两条道路的斗争;以及八、九两章,他正确处理了一场部队内部新旧思想的斗争。试图通过把英雄放在国际国内的重大斗争中、新旧思想的斗争中来考验他,来充分展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高度。

由于自己的思想水平不高,毛主席著作学习领会得很差,写这些章节也都走过不少弯路。为了在严峻的困难考验中突出欧阳海的形象,把周围的人物和客观环境都写得不够准确,如第五章,曾把修正主义的气焰写得过分嚣张了些;第六章中的后进战士,《家乡行》的大哥,八、九两章的薛新文等人物的问题,也都写得过重,这样,虽突出了欧阳海,却过于贬低了上述陪衬人物,对客观环境的描写也有些不够真实了。当时听到的这方面的意见比较多,自己对如何反映反修斗争和处理这一系列人民内部矛盾把握不住。我把这些问题向广州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领导汇报时,领导上给了我很大支持,一方面鼓励我大胆地写,只要方向对头,有真实生活依据,不要怕犯错误,出了问题由领导上承担责任;一方面指示我反复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九评”等文章,力求分寸得当。在毛主席著作的启示下,在领导和同志们的不断帮助下,这些困难逐步得到了克服。但,如八、九两章关于欧阳海和薛新文的关系问题,虽然几经修改,至今仍未得到自认为满意的解决,从这里我深深体会到,能否写出英雄思想的高度,根本问题是自己的思想能否过硬的问题,也就是能否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来解决自己世界观的问题。

(四)关于提高技巧的问题

我是话剧创作队伍中的一名新兵,从未写过、也没想到过写小说,技巧问题是摆在面前的又一难关。小说的初稿,对话过多,别人看了说话剧不象话剧,电影不象电影,自己也很苦恼。在创作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明确的主题,丰富的素材固然是创作的灵魂和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艺术性,语言干巴单调,结构平铺直叙,没有艺术感染力,同样不能“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

学技巧首先还是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反复进行写作实践的过程,也就是锻炼和提高技巧的过程。这部作品中的一些情节安排,以至于不少语言,都是从生活中,从群众中得来的。写出来以后再拿去由群众鉴定,哪些章节他们爱听,哪些他们不爱听,哪些人物、语言他们说象,哪些说不象,我都一一记了下来,经过修改,加工,再念给他们听,批准了,作品这也才算“过关”了。其次是求教于身旁的专业同志,他们极其热心地对我进行帮助指导。我们话剧团创作组的同志,文化部创作组的同志,《解放军文艺》社和《收获》社的同志等等,都对作品的结构、语言加以详细的指点,有的同志甚至在个别字句上帮助我反复的推敲。为了抓紧时间对基本功进行补课,我阅读和分析了一些作品,特别是尽可能地找那些描写英雄人物的传记文学和小说进行学习。如《董存瑞的故事》、《刘胡兰小传》、《黄继光》、《杨根思》等作品,学习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是如何写英雄人物成长的过程的。从这些作品中我借鉴和吸取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当然,我学习得还很差,又处于“临阵磨枪”的状况。因此,小说在技巧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运用战士和群众的生动形象的语言上很不够,这是需要我今后努力解决的问题。

(五)核实和提高的问题

由于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的,因此核实材料的工作十分必要。当时我以为核实只不过是核对书中所描写的主要事迹是否有出入,殊不知在核实的过程中,我等于重新生活了一次,找到了创作这部小说的无数的合作者。我带着小说初稿下去核实,从军政治委员到欧阳海同班的战友,从县委、公社干部到欧阳海家乡的群众和亲人,我从头到尾念给他们听。这些人或者是和欧阳海朝夕相处,或者是眼看着欧阳海长大的,他们最熟悉、最了解欧阳海。他们是我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严格的审稿者。由于有了初稿,引起了他们很多联想,唤起了他们很多回忆。战士们向我介绍了欧阳海的言谈笑貌,性格特点;领导干部们向我描绘了欧阳海的成长过程,也谈了应该如何反映这一时期部队的精神面貌。欧阳海家乡的群众向我介绍了桂阳县解放后生活面貌的巨大变化,介绍了欧阳海入伍前的很多故事,以及农村阶级斗争的面貌等等。这些都大大地丰富和补充了我的生活,对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象这样的逐级核实,我一共进行了三次。每改完一遍,就要去一次;每下去一次,也正是自己重新深入生活,加深对英雄理解的过程。小说前后大改了三次,也全面地核实了三次。这对我来说是个比较艰巨的工作,要不是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明白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真理,这一所谓“核实”工作,我是做不好的。经过几次核实,凡是了解欧阳海的人,都认为事件上没有什么大的出入,基本上写出了欧阳海的精神面貌。这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总之,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创作人员和群众相结合,在创作中走群众路线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 * *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写作《欧阳海之歌》中的一个粗略的过程。《欧阳海之歌》出版以来,受到了很多同志的热情鼓励,我深深地感到:这本书的出现,是光辉的毛泽东思想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欧阳海烈士伟大革命品质的产物,是这一切孕育了这部作品的诞生。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又是在总政治部、广州部队党委和政治部的关怀指导下,在欧阳海生前所在部队的广大官兵,和欧阳海家乡的群众热情支持下,在《收获》编辑部和《解放军文艺》社的具体指导下,在艾蒲、廖永铭两位同志的热情帮助下写出来的。是“三结合”的产物。也正由于自己向英雄学习得不够,特别是对英雄理解得还不深,因而未能把英雄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准确而鲜明地反映出来。我在理解英雄、学习英雄、反映英雄上还只是刚刚学步。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努力深入火热的斗争,努力提高表现技巧,以英雄为榜样,兢兢业业,不断前进,永远做一名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

(原载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六日《羊城晚报》,本报略有删改。)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 革命文艺 论坛时间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民意调查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Hosted by phpBB.BizHat.com

Free Web Hosting | Free Forum Hosting | Photo Gallery | FreeMarriage.com

Powered by PhpBB.BizHat.com, setup your forum now!
For Support, visit Forums.BizHa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