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条 件 下 的 继 续 革 命!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Important Notice: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our free phpBB forum hosting service will be discontinued by the end of June 30, 2024. If you wish to migrate to our paid hosting service, please contact billing@hostonnet.com.
第六章、庐山会议及后来的林彪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 争议人物林彪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hgy818



注册时间: 2007-09-13
帖子: 1298

帖子发表于: 星期四 九月 13, 2007 10:17 pm    发表主题: 第六章、庐山会议及后来的林彪 引用并回复

第六章、庐山会议及后来的林彪

一九七零年,林彪与毛泽东发生了更多的重大分歧,是林彪一生关键的一年。

九大前后,林彪就遇到不少问题。

1、笔墨官司

九大前后,毛泽东面对军队权力过重,想弱化军队,回到列宁主义的政党领导,想了些办法,突破口还是从文化层面。

林彪说的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问题”。这里有必要指出林彪“五、一八”讲话“一句顶一万句”的原文“毛主席的话,句句是喜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并不等于“一句顶一万句”,只是个形容词,表示毛主席的话重要。如果有人真的认为毛主席的每一句话都顶一万句,那就迷信了,毛泽东的话有的就是一句项一万句,有的话也一句不顶。比如王明当家时,毛泽东的话半句也不顶。拿林彪这句话否定林彪,不合适。

如历史形成的“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曾响彻云霄。林彪对此专门致函给中央文革,反对这种作法,说明林彪并不糊涂。

“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等,并无证据说是林彪让这样做,当然,军队起了带头作用,林彪有一定责任。但在笔者看来,“三忠于、四无限”等是文化革命的群众性信仰符号,其对教育群众和令群众革命热情不减是有帮助的,历史上许多新文化最后都凝结成宗教符号,不足奇怪,用唯物论一杆子打倒群众文化信仰未必正确。

中央宣传“毛主席亲自缔造、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口号确有问题,但这是不是林彪搞的,有待查证,但笔者是不大信是林彪有意为之,还是笔杆子的事,而且按党内宣传规则,一定是经过批准的。拿这句话指责林彪在军队架空毛主席没有说服力,因为毛泽东当时如日中天,岂能架空得了?。

林彪在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写的、并上了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的毛泽东“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三个副词问题,实际上并无大错。

毛泽东不是天才吗?那么多湖南人为何仅毛泽东能脱颖而出?否定了天才就否定了人的特殊性,否定了英雄的作用。林彪、陈伯达并没有说英雄创造历史,只是提英雄的作用,毛泽东拿马克思主义的奴隶创造历史批天才论,很牵强。事实上毛泽东后来一个人否定了绝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意见,也是奴隶创造历史吗?笔者认为,历史是人民和英雄共同创造的,谁起主要作用,要视历史环境而定。

毛泽东发展马列不全面吗?还有谁更全面?应该说是全面的,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毛泽东思想没有创造性吗?没创造性谈什么毛泽东思想?应该说很有创造性。毛泽东的对立统一矛盾论哲学观,关于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也有矛盾、关于社念主义社会也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道路斗争、路线斗争等等不是创造性吗?

“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指针”问题,在笔者看来完全正确,是林彪七千人大会讲法的总结和延续,是林彪的一贯思想。

中国的问题解决的确离不开毛泽东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直到今天仍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在九大后认为林彪的提法不妥,是理论需要还是政治需要?显然主要是政治需要,是削弱军队及林彪势力的需要,林彪事件后中央在理论上扬马抑毛实是一个错误。

总之,在笔者看来,中共九大前后的文字游戏不是目的,从政治学上讲,毛泽东此举在于想削弱军队及林彪在中国的政治影响,放弃军、政、群权力模式试验,要恢复党的一元化领导,退回到列宁的政治学,而不是其它,因为九大党代会确实有开成了军代会现象的问题,军队权力过大了,这是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引起林彪的重视,毛泽东解散文革小组,而军委办事组却日趋骄傲,吴法宪在政治局会上敢于激烈指责张春桥就是例子。

2、外交思路

据说在对外政策问题上毛泽东与林彪也发生了分歧。

毛泽东鉴于前苏联的强大压力和美国在南方的威胁,自然很担心中国面临两面作战的问题,他为解决此问题并没有从意识形态出发,而是以地缘政治角度出发;他并没有只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灵感,而是借助于中国古老的政治智慧“远交近攻”,所以决定联美抗苏,制造大三角,毛泽东这种战略一石两鸟,在国际上摆脱了困境,在国内恢复正常政治生态,这种高超的政治手法是一般教条分子永远理解不了的。但据说林彪对此并不赞同,他认为苏联再不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敌人还是美国,坚持文革中一贯的口号:“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这说明林彪的政治水平还确实比不上毛泽东。

事实上若干年后,中美和解,的确是摆脱了腹背受敌的处境,但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的确也发生了灾难性后果,文革的鲜红色旗帜,在许多人眼里变成了淡红色。

3、设不没国家主席

一九七零年三月十七日至二十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问题,毛泽东提出的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四月十一日,林彪提出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明确表示自己不当国家主席,并建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次日,毛泽东批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在此前后的半年内,毛泽东六次讲过不设国家主席和他不担任国家主席的话。但是,林彪却始终坚持要设国家主席。五月中旬,他同吴法宪谈话时仍然强调,不设国家主席,国家就没有个头,名不正,言不顺。

对毛泽东与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的分歧怎么看?

对毛泽东而言,其一方面可能考虑国家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其确实不宜当国家主席,再一个方面应该是毛泽东九大后削弱军队及林彪影响战略的一部分,决心不让林彪当刘少奇的角色。

对林彪而言,其一方面可能不赞同不设国家主席,的确认为国家没个头,名不正,言不顺,要改就要全改,为什么只改国家主席?这也可能是林彪一贯的据理力争的性格表现。另一方面其未必就想当国家主席,他说他不当国家主席未必是假话,因为国家主席仅是个虚名,并无实权,何况林彪一直身体不好,性格内向,连许多重要会议他都派叶群参加,怎好意思担当国务繁忙的花瓶角色呢?再一方面是他相信张春桥正在成为接班人,也明知主席意图,可能想力争阻止一下罢了。在他看来,毛主席未必就不考虑全党意见,因此据理力争,这才可能是林彪的真实想法,他万不会想到毛泽东会断然反击。而毛主席之所以断然反击,可能是认为如不反击,政治主导权将失控,文革笔杆子会保不住,文化革命有可能提前中止。

三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通知》。

通知说:“国内外阶级敌人同我们的斗争是很复杂的,反革命秘密组织决不是只有一个‘五·一六’”。所谓“五·一六”反革命集团,原指北京一度存在的一个名为“首都五·一六红卫兵团”的小组织。该组织在一九六七年八月间进行秘密活动,散发诬蔑攻击周恩来的传单。对此,毛泽东在一九六七年九月八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姚文元的《评陶铸的两本书》一文中加了一段话,指出“五·一六”的组织者和操纵者,是一个搞阴谋的反革命集团,应予彻底揭露。一九六八年中央成立清查“五·一六”专案领导小组,陈伯达任组长,谢富治、吴法宪为领导小组成员。

清查“五·一六”集团的斗争很复杂,在笔者看来,搞“五一六”只是个借口,实际上是消除派性、无政府主义和体制外造反派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体制内的当权派不论是政府还是军队的都不希望体制外造反派的存在,再加上地方官为铲除异己,使清查“五一六”严重扩大化,数以千万计的人遭到残酷迫害,至今后遗症依然存在。说军队抓“五、一六”作用大是事实,因为军队掌权,但由此推论林彪是积极参与并不成立。

4、庐山迷雾

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六日,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

庐山会议原有三项议程,讨论修改宪法的草案,经济工作和战备工作。事先并没有安排林彪讲话。林彪错误地判断了形势,经毛主席同意,在全会开幕会议上率先发表称赞毛泽东的天才、反对所谓有人(暗指张春桥)否认毛泽东是天才等内容的讲话,使庐山会议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由于许多人要求,被周总理领导的大会会议组安排学习、讨论林彪的讲话。这个会议组为什么会同意学习讨论林彪这个讲话呢?毛主席当时是否知道?为什么等到庐山会议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解决?这些是很关键的问题。

后来,在小组会上,分别在各组同时宣讲由陈伯达选编的恩、列、毛论天才的材料,把矛头指向张春桥。这时,林彪和江青之间比正确和争夺权力的斗争已经表面化。陈伯达抢先作了吹捧林彪、坚持设国家主席、攻击张春桥等的发言,这个发言记入华北组会议第二号简报,从而引起各组纷纷表态支持,特别是中办汪东兴代表八三四一部队的发言影响最大,(汪是很可疑的人,他参与很多不为人知的事)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毛泽东的红人,以为代表了毛泽东意见。连一直低调的陈毅元帅也四处奔走,摇旗呐喊,庐山会议失控了。张春桥成众矢之的,急向江青反映,江青见事态严重,速和张春桥等告知了毛主席。

毛泽东首先召开有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参加的常委会。
  毛泽东对林彪说:

“这次会议,我一上山就打招呼,要把这次会开成一个团结的会,胜利的会,不要开成分裂的会,失败的会。可是,这两天的气氛很不对头嘛!”
  “陈伯达带头闹事,一是坚持设国家主席,二是坚持天才论。鼓动一些人,蒙骗一些人起哄,大有把庐山炸平、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我看陈伯达是一个居心不良的可疑分子。我今天先给你打个招呼,我还会和政治局其他同志打招呼。你要同陈伯达保持距离,划清界限。”
  林彪马上说:“好,我向军队里的几个中央委员打个招呼。”林彪还说了军队干部是炮简子一类话。
  毛泽东继续说“庐山是炸不平的,地球还是会照样转的。我也不当国家主席,我劝你也不要当。”
林彪表示:“我原来主张设国家主席的目的是让主席当,并不是我想当。也许是我在开幕那天的讲话,引起了这场风波。”
毛泽东却说“也没有那么严重,军队的一些人,像吴法宪,跟在陈伯达的后面跑,上了大当。”
毛泽东还与许世友等谈过话。毛泽东与他握手时问:“你看,我这个手凉不凉?”许世友说:“凉。”
毛泽东叹道:“我只能当导演,不能当演员,你们让我多活几年多好啊!还让我当主席呀?”
毛泽东与政治局常委商谈后,对政治局委员们说:“政治局常委决定,认为小组讨论的问题不符合全会原定的三项议程,决定立即休会,停止讨论林彪同志在开幕式的讲话;收回六号简报;不要揪人,要按九大精神团结起来,陈伯达在华北组的发言是违背九大方针的。”笔者认为,从这里可以看出,违背团结揪人是林彪集团的真正错误。
 当晚,周恩来主持召开各大组召集人会议,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

二十五日,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休会和收回华北组会议第二号简报,当面指出陈伯达在毛泽东和林彪之间搞投机,表示把庐山炸平也不当国家主席,并劝林彪也不要当,谁要当谁当,如果再闹下去,他就下山,责令陈伯达检讨。

对汪东兴的庐山会议表现,毛泽东严词痛斥“你想改换门庭就给我滚!”汪东兴哭跪结合,对林彪集团倾心揭发。

八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周恩来、康生找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谈话,并要吴法宪作检讨。

三十一日,毛泽东发表了《我的一点意见》一文,严厉批评了陈伯达,改变了庐山会议异常走向。据说该文在印发前专门给林彪看过。
  文中大意是:天才材料是陈伯达同志搞的,欺骗了不少同志。没有马克思的话。只找了恩格斯一句话,而《路易·波拿巴特政变记》这部书不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找了列宁的有五条。其中第五条说,要有经过考验、受过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能够很好地互相配合的领袖,这里列举了四个条件。别人且不论,就我们中央委员会的同志来说,够条件的不很多。例如,我跟陈伯达这位天才理论家之间,共事三十多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就从来没有配合过,更不去说很好的配合。这一次,他可配合得很好了,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天才无非是聪明一点。希望同志们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上号称懂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
  庐山会议后,中央责令吴法宪等人对庐山的事写书面检查。毛泽东看了他们的检查后,进行了批评。一九七零年十月十四日,他在吴法宪的检查书上批示:“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缺乏光明正大的气概。由几个人发难,企图欺骗二百多个中央委员,有党以来,没有见过。”十月十五日,在叶群的检查书上,毛泽东批评道:“当上了中央委员,不得了了,要上天了,把九大路线抛到九霄云外,反九大的陈伯达路线在一些同志中占了上风。不听我的话,陈伯达一吹就上劲了,军委办事组好些同志都是如此。党的政策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除了陈伯达待审查外,凡上当者都适用。”

十一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号召“了解他的情况和问题的同志,进行检举和揭发”。中央做出部署,首先在党的领导机关开展“批陈整风”运动。同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的决定》。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设立中央组织宣传组。康生担任组长,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纪登奎、李德生为组员,里面没有任何林彪势力人员,值得注意。
  十二月十六日,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召开华北会议,进一步揭发陈伯达的问题。一些同志出于激愤,不够冷静(说明很多人思想不通),使周恩来很焦虑。他认为,不正确引导,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破坏了团结。一九七一年一月四日,周恩来听取汇报后,连夜致信毛泽东,主张应该对北京军区的问题一分为二,不要全部否定。毛泽东接受周恩来的意见,提出了开好会议,团结全军的方针。一月二十日,周恩来再次致信毛泽东和林彪,说军队的团结,军民的团结,各地方、各单位的群众关系,都需要很慎重地加以处理。会上,周恩来代表党中央系统地揭发了陈伯达的罪行,并宣布了党中央关于改组北京军区的决定:任命李德生为北京军区司令员,谢富治为第一政委、纪登奎为第二政委。

十二月十八日,毛泽东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在谈话中,毛泽东一方面认为“总要有点个人崇拜”;另一方面又说:“现在就不同了,崇拜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什么‘四个伟大’,讨嫌!”毛泽东还谈到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个东西他很不赞成,一是讲假话,二是虐待俘虏。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实际上最早公开了他与林彪的矛盾。

实际上四个伟大发明权并不是林彪,他是因题四个伟大而担此虚名的。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下午,毛泽东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门接见红卫兵。这次大会由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主持,由中共中央唯一副主席林彪讲话。陈伯达在开幕词中说:“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四个伟大发明权陈伯达占三个。

十二月二十二日,按照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主持召开华北会议。会议揭发批判了陈伯达。会上宣布了中央改组北京军区的决定。一九七一年一月下旬华北会议结束后,党的各级领导机构逐步开展了“批陈整风”运动。

5、对庐山会议的解读

九大刚刚结束不足一年,就发生了庐山会议大分裂事件,是出乎很多人预料的,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对庐山会议怎么看,是非常值得认真分析的。

(1)、对庐山会议的性质分折

仅就庐山会议的风波表面而言,林彪应负首要责任,是林彪的讲话引起的风浪。但如前所述,却是九大前后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的继续,是设不没国家主席争论的继续,是林彪的一系列观点是否正确争论的继续,是改变不改变、增加不增加接班人的继续。林彪发表的讲话全文至今没有公开,很难判定林彪讲话的全部是非,但就公开的讲话内容来看,林彪无疑是要坚持设国家主席和坚持天才论等观点的。

林彪为什么要讲话?他就是要提出他的意见让会议讨论。至于他讲话前是否搞了非组织阴谋话动,目前并无定论。林立果下山前曾说庐山翻船了,倒大霉了,都是他妈的主任(即叶群)搞的,很可信。也就是说叶群利用林彪的讲话发难,要搞掉张春桥,事情搞坏了。当然,林彪完全可能同意叶群那样做,因为那也是他讲话的目的,甚至主意就是林彪拿的,但这些至今没有证据。

林彪在庐山的活动目的还有哪些?除了前面说的还有没有其他的目的?比如想推翻或者架空毛泽东?这也是需要说明的。

说林彪要推翻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是不可信的。第一,林彪一直是力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声称谁反对毛主席就全党和全国“共讨之、共诛之”的,也就是说不符合林彪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的;第二,林彪也不具备推翻毛泽东领袖地位的条件和能力,林彪再糊涂,也不至于如此,因此说庐山会议林彪要搞政变推翻毛主席是不成立的。

说林彪要通过庐山会议架空毛主席,表面成立,实际不成立。说表面成立,是说林彪倒张春桥,张春桥是毛泽东的爱将;说实际不成立,是指林彪既然没有能力和想法推翻毛泽东,那么其也没有能力架空毛泽东,另外,即便把张春桥搞掉,毛泽东手下还有周恩来、康生、江青、朱德、叶剑英等数不清的拥护者,也起不到架空的目的。

说林彪想当国家主席也是庸人之见。林彪以公开表示不当国家主席和副主席,怎可食言?刘少奇前车之鉴不远,当之何益?以多病之身怎能经常抛头露面?国家主席并无实权当之何味?有许多书上讲叶群讲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摆并无实据,此话是汪东兴传的,很难说是真实的。

林彪的真实想法,可能认为毛泽东对设不设国家主席、以及一些理论问题、包括张春桥问题并不会太在意,不会因为这些问题同自己翻脸,所以在庐山讲了话。他的真正目的可能是借机敲打张春桥,而不是其他,因为毛泽东曾对林彪身体不好老不参加会担忧,认为一人接班有风险,与周恩来议过增加张春桥为副主席问题。

但是,从客观效果上来说,倒张春桥确是可以认为是一场清君侧事件,并因此引起毛泽东的高度警觉和断然反击,可能是林彪没有想到的。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借机解决林彪及军队的尾大不掉可能也是林彪没有想到的。

说林彪有野心,急于夺权也难以成立。从建国后林彪远离政治、被动参加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和八界十一中全会等表现看,林彪对权力的兴趣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权欲熏心。国家主席是虚职,不值得夺。

林彪的讲话超没超过庐山会议的程序?显然是没超过的,庐山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讨论修改宪法问题,林彪只是正当地发表了讲话,并不违反会议议题。至于后来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都归咎于林彪一人。

对林彪在庐山会议的活动性质,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庐山会议是一场左派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是林彪的自我保卫战,是要清君之侧的潜在对手张春桥,至于什么国家主席该不该设、天才论对不对等都是幌子。对整个庐山会议,如站在历史的角度,应该是一场左派的内部权力斗争。

(2)、陈伯达、叶群、汪东兴的作用

陈伯达在庐山虽然被批判,但其恶劣作用至今没有被彻底揭露

毛泽东看到了陈伯达在毛泽东和林彪之间搞投机是正确的,因为陈伯达此毛病有前科可查。一九六四年陈就曾在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摇摆不定,后来他看刘少奇不买他的帐,才转到毛泽东一边攻刘少奇。文化革命中他虽为文革组长,实际上说了不算,自称历史上的傀儡刘盆子,后遭江青等排斥。就在他得不到毛泽东欣赏时,他见林彪羽毛丰满,接班以定,就想投靠林彪,脚踏两只船,有此种心态的不止陈伯达一个,还有许多。

陈伯达在庐山兴风作浪,不少人误以为是林彪支持,其实至今没有证据,林彪在庐山当面就严厉批评了陈伯达,与其相对比,林彪却保护军队干部,说吴法宪等是老粗,上了陈伯达的当。如果陈伯达与林彪有勾结,总会留下珠丝蚂迹,但陈伯达至死也没说。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陈伯达内心有一个秘密被毛泽东、林彪等忽略了。陈伯达常称自己是小小老百姓,实则大大野心家。因为陈伯达完全知道毛泽东不可能当国家主席,林彪也不能作常出头露面之事,周恩来总理一职没人能争,自然也当不了国家主席,康生多病,年龄又大,也不可能当国家主席,中央共五个常委,其他人都不行,陈伯达就有最大的可能了!所以,他尽全力支持设国家主席,为的不是林彪,而是陈伯达自己。可惜这一点世人没有看透,皆以为林彪要当,实为大错特错,以林彪的身体和政治水平,怎能为已公开争当摆设国家主席,岂不怪哉?至于叶群、吴法宪等,不知利害,愚蠢如猪,想着林总如何如何,那倒有可能。

汪东兴向林彪暗送秋波,在庐山出尽风头

如果说陈伯达因为受毛泽东冷遇而投机很正常的话,那么,汪东兴的一反常态就令人费解了。

众所周知,汪东兴是一直受毛泽东重视和信任的,他对毛泽东是了解的,他为何在庐山大力拥护林彪讨伐张春桥呢?原因有三:

一是他可能知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大好,想脚踏两只船,给自己留条后路,是不忠;二是可能身陷叶群一伙谋划中,为立功而故作姿态;三是他深知江青、张春桥看不起自己,惧怕张春桥接班,故意为之。

事后,毛泽东斥汪东兴嫌己老另换门庭,让其滚,吓得汪哭跪求饶,表示要反戈一击,毛泽东终不忍除之。江青有倒汪东兴意见,毛泽东不听。

总之,汪东兴在庐山起了别人起不到的作用。

叶群野心难平

叶深知林彪身体不行,不甘心太子位有动摇,为己计,幕前幕后奔走,搞清君侧也属正常,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不知天高地厚,陷林彪于被动。九大后毛泽东本来就认为林彪势力过大,林等应在全会上低调行事,结果却反其道而行之,为毛泽东所不容,犯了传统政治大忌。至于吴法宪等,拥林弃张也合乎利益趋动逻辑。

(3)、毛泽东的选择

对毛泽东而言,庐山风云变幻对他未必完全陷入被动,如果他确有削弱军队和林彪战略,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可能正中下怀,给他一个选择的机会。

庐山会议风波,可大可小,就看毛泽东怎么想了和怎样做了。毛泽东在庐山进行反击是必须的,如不反击,会使真正能从理论和实践上理解和支持毛泽东文化革命的张春桥等人下台,这是毛泽东绝对不能容忍的,林彪手下一帮人在庐山揪人是错误的。

一条办法是和为贵,在小范围内清算陈伯达,达到不设国家主席就完事,最大限度地使全党团结起来,如果这样做,削弱军方力量之说遂不成立。从事后诸葛亮的看法,此办法最好,能保证左派的团结。此计为上策。

另一种办法是彻底清算陈伯达,同时对林彪的军队干部进行敲打,削其实权,参其沙子,重用张春桥,静观其变,不触动林彪,维护其接班人的地位。此计为中策。

后一种是借机彻底清算林彪、陈伯达势力,造成大分裂,为张春桥等左派接班铺路,此为下策。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毛泽东本欲实行中策,但后来是什么因素令他深信庐山会议是林彪牵头,有计划、有纲领的政变,遂采用下策,促使他与林彪分道扬骠并便肃林扩大化是很难推测的。但有一条是肯定的,毛泽东本欲收兵和解,江青等也和林彪示和,后由于毛泽东从熊向晖那里得知黄永胜有意隐瞒错误,很在意。除此之外,党内有无其他人乐于见到毛泽东与林彪分裂呢?应该说是大有人在的。另外,如果林集团确要倒江青,对如何处理文革的笔杆子和枪杆子矛盾,毛泽东也是两难之事。毛泽东会相信,江青、张春桥应该说是理解并能够将毛泽东很看重的平生第二件大事文化革命进行到底的,而林彪等则未必,因此,能团结则团结,如不行,毛泽东只能站在林彪的对立面。对毛泽东这样超一流政治家而言,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机会主义头子改也难,林彪由主要政治盟友会变成主要的政敌,决不能掉以轻心。

对林彪在庐山会议的活动性质,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庐山会议是一场左派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是林彪的自我保卫战,是要清君之侧的潜在对手张春桥,至于什么国家主席该不该设、天才论对不对等都是幌子。对整个庐山会议,如站在历史的角度,应该是一场左派的内部权力斗争。

(4)、林彪的选择

对林彪而言,庐山会议后他有多种选择。

一种是积扱配合毛主席,放下架子,把问题说清,消除误解,争取毛主席理解,此为上策。从庐山会议后林彪的表现,并没有采取上策,也许他认为自己没有错误。

另一种是闹情绪,闭门谢客,远离政治,消极对待,听天由命,此为中策。从庐山会议后的林彪表现,大概是采用了中策。

再一种是破釜沉舟,积极策划军事政变,此为下策。从庐山会议后林彪的表现,似乎采用下策的可能性不大,至少在毛泽东南巡前如此。因为从他的拥毛泽东力场和从不打冒险仗的军事生涯来看,在九大后的全国坚定拥护毛泽东的情况下发动军事政变谈何容易?那个部队会听你的去反毛泽东?可以说一个都不会有,剩下的只有暗杀了,但这又有多大把握?所以指控林彪发动军事政变或暗杀毛泽东,即不合情理,也没有确凿证据。

6、林立果与“五、七一”工程纪要

一九七一年,是林彪一生最关键和将星落地的一年。

林集团在庐山翻船后,从现有材料上看,林彪及其黄、吴、李、邱高级将领完全采取守势,并未进行主动攻势。而异军突起的小将林立果及其党羽却不甘束手待毙,不自量力地试图用阴谋手段挽回败局。林立果虽年纪不大,但胆子和野心却不小,正是他改变了毛、林斗争的性质,最终导致林彪的死亡。

三月二十二日,有文件称林立果、周宇驰等在上海制定了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五七一工程”纪要》,阴谋策划发动武装政变,谋害毛泽东。

对这个问题要分析特别重要,因为涉及到林彪的晚年性质问题,所以将武装政变纪要全文照转,并适当加以批注。主要有两点要搞清,一是有没有这个纪要,二是林彪参与没参与,三是这个纪要的性质。要分析这三个问题,必须先分析这个武装政变纪要。

(1)“五七一工程纪要”全文及笔者的批注

对“五七一工程”纪要全文批注如下:

五七一工程纪要 (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二─二十四)

批注:从时间上看,那时毛泽东与林彪矛盾并没有公开化,形势并不明朗。从文风上看,的确像个会议纪要,也就是说,林立国肯定在一定范围内讨论过军事政变和谋害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问题。
  (一)可能性 (二)必要性 (三)基本条件 (四)时机 (五)力量 (六)口号和纲领 (七)实施要点 (八)政策和策略 (九)保密和纪律
  (一)可能性
   ◇ 9.2后,政局不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右派势力抬头。

批注:纪要对形势判断还是准确的 ,他这个右派概念主要指江青、张春桥,当然也包括一些老干部。
   军队受压

批注:笔者认为毛泽东自九大后削弱军方影响一说在这里找到佐证。说受压不正确,实质是军队回归传统定位。
   十多年来,国民经济停滞不前 ,群众和基层干部、部队中下干部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
   统治集团内部上层很腐败、昏庸无能。 众叛亲离。

批注:是情绪化判断,一九七零年国民经济并非停滞不前,相反是过热,后成为周恩来整顿对象,一九七二年全国计划会议期间,周恩来发现了由于“一九七零年大膨胀”所造成的“三个突破”问题,他在会上指出:职工人数突破了五千万人,工资支出突破了三百亿元。粮食销量突破了八百亿斤,这三个突破对国民经济各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注意解决,就会犯错误。但当时中央确实投资比重轻工业小一些,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较慢,但不是下降。至于腐败、昏庸、众叛亲离词实为诬蔑。
 (1)一场政治危机正在蕴(酝)酿,
 (2)夺权正在进行。
 (3)对方目标在改变接班人
 (4)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逐渐地和平演变式的政变。
 (5)这种政变形式是他们惯用手法
 (6)他们“故计(伎)重演”。
 (7)政变正朝着有利於笔杆子,而不利於枪杆子方向发展.
 (8)因此,我们要以暴力革命的突变来阻止和平演变式的反革命渐变。反之,如果我们不用“五七一”工程阻止和平演变,一旦他们得逞,不知有多少人头落地,中国革命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9)一场新的夺权斗争势不可免,我们不掌握革命领导权,领导权将落在别人头上。

批注:林立果的政治走向判断没错,错在站在了反革命力场,提出了暴力革命问题,走向了反革命道路。
  ◇ 我方力量
  经过几年准备,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的水平都有相当提高。具有一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在全国,只有我们这支力量正在崛起,蒸蒸日上,朝气勃勃.
   革命的领导权落在谁的头上,未来政权就落在谁的头上,取得了革命领导权就取得了未来的政权。
   和国外“五七一工程”相比,我们的准备和力量比他们充分得多、成功的把握性大得多。
   和十月革命相比,我们比当时苏维埃力量也不算小。
   地理回旋余地大。
   空军机动能力强。
比较起来,空军搞五七一比较容易得到全国政权,军区搞地方割据。

批注:形势判断是一厢情愿。靠空军解决问题是小孩子的认识,武装起义、地方割据等谬论表明了林立果一伙不顾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革命事业,丧心病狂。
  ◇ 两种可能性:
   夺取全国政权,割据局面 。
 (二)必要性、必然性
   B─52好景不长,急不可待地要在近几年内安排后事。

对我们不放心。
   如其束手被擒,不如破釜沉舟。
   在政治上后发制人,军事行动上先发制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在受到严重威胁,笔杆子托派集团正在任意纂改、歪曲马列主义,为他们私利服务。

批注:反革命心理跃然纸上。对江青、张春桥等批判近四十年了,把他们说成托派和托派思想这是首次,反映了林立果小圈子的理论水平。
   他们用假革命的词藻代替马列主义,用来欺骗和蒙蔽中国人民的思想。
   当前他们的继续革命论实质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他们的革命对象实际是中国人民,而首当其冲的是军队和与他们持不同意见的人。
   他们的社会主义实质是社会法西斯主义。

批注:这是林立果等对毛泽东时代的反动判断,他混淆了无产阶级专政与法西斯的界线,以我画线。
    他们把中国的国家机器变成一种互相残杀,互相倾轧的绞肉机式的。
   把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变成封建专制独裁式家长制生活。

批注:林立果在恶毒诽谤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
   当然,我们不否定他在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革命者在历史上曾给过他应有的地位和支持。
   但是现在他滥用中国人民给其信任和地位,历史地走向反面.
   实际上他已成了当代的秦始皇,为了向中国人民负责,向中国历史负责,我们的等待和忍耐是有限度的!
   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而是一个行孔孟之道借马列主义之皮、执秦始皇之法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批注:此有公案,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高度评价秦始皇时,林彪插话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好,毛泽东当即表示我们超过秦始皇一万倍。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结合得最好的,林立果拿这一条攻击毛主席,反映了他的幼稚和反动。
 (三)基本条件
   ◇ 有利条件:
   国内政治矛盾激化
   危机四伏
   ──独裁者越来越不得人心,

批注:这个人心应该是指特权集团才是正确的,百姓有些不理解也正常。
   ──统治集团内部很不稳定,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几乎白热化。
   ──军队受压军心不稳 高级中上层干部不服、不满,并且握有兵权
   ──小撮秀才仗势横行霸道,四面树敌 头脑发胀,对自己估计过高。
   ──党内长期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被排斥和打击的高级干部敢怒不敢言。
   ──农民生活缺吃少穿

批注:虽无限放大黑暗面,也反映了一些基本事实。
   ──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於变相劳改。
   ──红卫兵初期受骗被利用,已经发现充当炮灰,后期被压制变成了替罪羔羊
   ──机关干部被精简,上五七干校等於变相失业
   ──工人(特别是青年工人)工资冻结,等於变相受剥削。

批注:林立果恶毒攻击毛泽东继续革命的重大政策。对如上问题,至今许多右派和糊涂虫依然这么看的,说明林立果之流和当今右派是一丘之貉。
  国外矛盾激化
  中苏对立。整苏联。

批注:从侧面看出了毛泽东与林彪在苏联和美国谁是主要敌人的分歧。
  我们行动会得到苏联支持。 最重要的条件:我们有首长威信名望、权力和联合舰队的力量
  从自然条件上讲,国土辽阔、回旋余地大,加之空军机动性强,有利於突袭、串联、转移,甚至於撤退。
   ◇ 困难
   △目前我们力量准备还不足
   △群众对B-52的个人迷信很深

批注:林立果又一次从反面证明群众拥护毛泽东,特权阶层反毛泽东。
  △由於B-52分而治之,军队内矛盾相当复杂,很难形成被我们掌握的统一的力量。
   △B-52身(深)居简出,行动神秘鬼(诡)窄(诈),戒备森严,给我们行动带来一定困难

批注:即然如此困难,林立果等后来还会下决心搞军事政变吗?如果会,只能证明他们反革命歇斯底里。
  (四)时机
  敌我双方骑虎难下
  目前表面上的暂时平衡维持不久,矛盾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是一场你死我活斗争!只要他们上台,我们就要下台,进监狱、卫戍区。或者我们把他们吃掉,或者他们把我们吃掉。

批注:倒有些见识,说明了林立果的穷凶扱恶,不顾退而生进而亡的力量对比。
  ◇ 战略上两种时机:
   一种我们准备好了,能吃掉他们的时候;
   一种是发现敌人张开嘴巴要把我们吃掉时候,我们受到严重危险的时候;这时不管准备和没准备好,也要破釜沉舟。
   ◇ 战术上时机和手段
   △B-52在我手中,敌主力舰均在我手心之中。属於自投罗网式
   △利用上层集会一网打尽
   △先斩局部爪牙,先和B-52既成事实,逼迫B-52就范 逼宫形式
   △利用特种手段如毒气、细菌武器、轰炸、543、车祸、暗杀、绑架、城市游击小分队
  批注:证明林立果凶相毕露,患妄想症,纸上谈兵。不知凭小舰队力量什么也干不成。
(五)基本力量和可借用力量
   ◇ 基本力量
   △联合舰队和各分舰队(上海、北京、广州)
   △王、陈、江四、五军骨干力量
   △九师、十八师
   △二十一坦克团
   △民航(文革时民航由空军接管──编注)
   △三十四师

批注:看来林立果手里还真有些牌,搞暗杀倒有一点点成功可能,搞军变就差多了。林彪是不会打这种无把握之仗的。
   ◇ 借用力量:
  国内
  △二十军
  △三十八军
  △黄军委办事处
  △国防科委
  △广州、成都、武汉、江西、济南、新疆、西安
  △社会力量、农民、红卫兵青年学生、机关干部、工人
  国外:
  苏联(秘密谈判)
  美国(中美谈判)
  借苏力量(箝)制国内外其他各种力量。
  暂时核保护伞。

批注: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林立果本性暴露。借用力量都是虚的东西。证明大舰队没有一个参与。核保护等都是胡言乱语。
 (六)动员群众口号、纲领

对内
  全军指战员团结起来!
  全党团结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打倒当代的秦始皇──B-52,
  推翻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封建王朝,
  建立一个真正属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

批注只有小孩子和病人才会提出打倒毛泽东的口号,林彪决不会这样干,邓小平也没有这样干。
  对外:
  全世界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联合起来!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
  我们对外政策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认现有的与各国的外交关系,保护使馆人员的安全。

批注:口号是左的,从这些可以佐证笔者对毛、林之争是左派内部的斗争判断。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全军指战员团结起来,全党团结起来
  用民富国强代替他“国富”民穷
  使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得到真正解放
  用真正马列主义作为我们指导思想,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代替B-52的封建专制的社会主义,即社会封建主义。

批注: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同林立果一类反动派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差别。重经济和重马列不应该是林彪的思想。
  全国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各行各业要坚守岗位,努力生产,保护国家财富和档案,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不准串联。
  全国武装力量要服从统率部的集中统一指挥,坚决严厉镇压反革命叛乱和一切反革命破坏活动!

批注:如林立果反革命政变得逞,真是要千百万人头落地。
  (七)实施要点
  三个阶段
  ◇ 第一、准备阶段

(1) 计划

(2) 力量
  △指挥班子
  江、王、陈
  △两套警卫处
 公开的李松亭
 秘密的上海小组负责。
 新华一村(林立果等在上海的秘密据点──编者注)
 教导队
  △四、五军部队训练(地面训练)
  △南空直属师工作
  (十师)
  周建平负责
  争取二十军
 (江、王、陈)
  ──扩大舰队
  ──加速根据地建设 京、沪、杭、蜀、穗、
 (3)物质准备
  武器 领 自造
  通讯器材(包括01工程)(指林立果主持设计的一种收发报机──编者注)
  车辆
  掌握他们仓库地点、只要军械库
 (4)情报保障
  掌握三个环节 搜集 分析 上报

批注:可以看出林立国的反革命军事政变准备严重不足,从一九七一年三月份才开始准备,九月份实施有很大的困难。
  ◇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奇袭式
  一个先联后斩,上面串联好,然后奇袭。
  一个先斩后联。
  一个上下同时进行。
  一定要把张抓到手,然后立即运用一切舆论工具,公布他叛徒罪行。

批注:说明张春桥是林立果一伙的死敌之一。说明政变方案并不确定。
  总的两条:
  一是奇袭
  二是一旦进行开始、坚持到底。
  ◇ 第三阶段
  巩固阵地,扩大战果 夺取全部政权
 (1)军事上首先固守阵地
  △尽力坚守上海
  占领电台、电信局、交通 把上海与外地联系卡断
  △力争南京方面中立,但做好防御
△固守浙江、江西
  △掌握空降、空运
 (2)政治上采取进攻
  △上面摊牌
 △掌握舆论工具 开展政治攻势
 (3)组织上扩大
  △迅速扩军
  △四方串联

批注:林立国的第二、第三阶段计划都是纸上谈兵。
 (八)政策和策略
  打着B-52旗号打击B-52力量
  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
  缓和群众的舆论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解放大多数
  集中打击B-52及其一小撮独裁者
我们的政策
  解放一大片(大多数)
  保护(团结)一大片
  打击一小撮独裁者及其身边的

批注:纪要前后矛盾,前面要打倒毛泽东,现在要利用。利用,打红旗反红旗才符合当时政变常识。
  他们所谓打击一小撮保护一大批不过是每次集中火力打击一派,各个击破。
  他们今天利用这个打击那个;明天利用那个打击这个。今天一小撮,明天一小撮,加起来就是一大批。
  他利用封建帝王的统治权术,不仅挑动干部斗干部、群众斗群众,而且挑动军队斗军队、党员斗党员,是中国武斗的最大倡导者
  他们制造矛盾,制造分裂,以达到他们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巩固维持他们的统治地位的目的。
  他知道同时向所有人进攻,那就等於自取灭亡,所以他今天拉那个打这个,明天拉这个打那个;每个时期都拉一股力量,打另一股力量。
  今天甜言密(蜜)语那些拉的人,明天就加以莫须有的罪名置于死地;今天是他的座上宾,明天就成了他阶下囚;

批注:通过对毛泽东诬蔑性语言背后,我们可以看出林立果对政治方略倒很有研究,但离真正掌握还差十万八千里。林立国的政治观,完全丧失了阶级观点,站在了反革命的力场。
  从几十年的历史看,究竟有哪一个人开始被他捧起来的人,到后来不曾被判处政治上死刑?
  有哪一股政治力量能与他共事始终。 他过去的秘书, 自杀的自杀、 关压(押)的关压(押),他为数不多的亲密战友和身边亲信也被他送进大牢,甚至连他的亲身儿子也被他逼疯。

批注:林立果无视或不懂革命的阶段性,不懂人是可以变化的,对毛泽东的革命斗争进行诬蔑。
  他是一个怀疑狂、疟(虐)待狂,他的整人哲学是一不做、二不休
  他每整一个人都要把这个人置于死地而方休,一旦得罪就得罪到底、而且把全部坏事嫁祸于别人。
  戳穿了说,在他手下一个个象走马灯式垮台的人物,其实都是他的替罪羊。

批注:诬蔑。毛主席对王明、彭德怀、邓小平等一不做二不休了吗?如林彪不死,毛泽东不会致其死地,他应有重新重用的机会。林立国无视毛主席批判从严,处理从宽的一贯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讲,林立国对毛泽东的误判才导致其自毁前程。
  过去,对B-52宣传,有的是出於历史需要;有的顾全民族统一、团结大局;有的出於抵御外来侵敌;有的出於他的法西斯的压力之下;对广大群众来说,主要是有的是不了解他的内情。
  对於这些同志,我们都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予以谅解和保护。
  对过去B-52以莫须有罪名加以迫害的人,一律给于(予)政治上的解放 。

批注:从这里可以看出林立果一伙扱右的本质。
  (九)保密、纪律
  此工程属特级绝密,不经批准不得准向任何人透露。
  坚决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发扬“江田岛”精神。不成功便成仁
  泄密者、失责者、动摇者、背叛者严厉制裁。

批注:林立果连基本的地大工作常识和人与人的关系常识都不懂,却在纸上谈保密和处罚,岂不搞笑。
以上是被认作“林彪反革命集团政变纲领”的“571工程纪要”的全文和批注。

纪要据说是由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执笔)共同拟定,“571”是“武装起义”的谐音简称,是很正确的判断。

(2)、关于纪要的真实性问题
在笔者看来,这个武装政变纪要应该说是比较真实的,决不会是伪造的,有人怀着不同动机否认这个纪要的真实性是没道理的。因为:

一、纪要攻击江青、张春桥等是托派而不是右派或走资派很说明问题,这是伪造不出来的。

二、其中有不少反毛泽东的恶毒语言,也是很难伪造的,林彪事件后毛泽东能将纪要向全国公布证明了这一点。

三、纪要仅将总参谋长黄永胜提了一下,并没有作重点,也很说明问题,证明林立果主要依靠小舰队,大舰队黄、吴、李、邱等并不知情。

四、林立果是有胆识的人,他和许多高干子弟一样无法无天,完全有可能搞谋害毛主席的罪恶活动。林立果在庐山会议后曾对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能力颇为不满,并敢于对叶群、吴法宪等搞特务活动,因此,他决定另起炉灶是完全可能的。林立果年轻自负,搞出这个杀气腾腾的东西,充满阴暗气息,还有个别死党舍命相随,真有点“超天才”味道。真是个“老虎”(林立果小名叫老虎),要吃人。

林立果曾作一次学习毛著的报告,影响很大,被吹为超天才,这件事对毛泽东的影响可能很大,毛泽东曾批评有人吹捧林立果对一个二十几岁的人沒有好处。更重要的是:作为伟大政治家的毛泽东,不可能不考虑和防止林家王朝问题。

五、知弟莫若姐,林豆豆怀疑林立果搞掉脑袋的事应该是正确的判断。

六、林立果外逃证明纪要属实,否则用不着外逃。

(3)关于林彪是否参与纪要问题

应该说林彪本人是不会参与的,因为:

一、不符合林彪一生拥护毛泽东思想、坚持革命和光明正大的逻辑。

二、庐山会议到一九七一年三月,批陈整风并没有涉及到林彪,形势并不明朗。

三、即便林彪有备用政治斗争极端方案,也不会交给乳臭未干的林立果去组织,他手下大将如云,为何不用?起码要亲自制定计划,然后令林立果执行。

四、林彪会深知与毛泽东作对的利害关系,事关生死存亡,胜算不大,即使成功也难活命,怎能让自己唯一的宝贝儿子参与?不合常理。

五、纪要漏洞百出,决不会出自身经百战、战术一流的林彪之手。

六、林彪是靠拥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为接班人以人所共知,即使搞军事政变、谋害毛泽东,也会嫁祸于张春桥等,然后以合法形式接班,更加继续拥护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决无改旗易帜反毛泽东之理。

七、中共九大之后,毛泽东如日中天,纪要的形势判断根本不客观,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决不是成熟政治家的手笔。

八、所谓林彪死党空军司令吴法宪、军委办事组成员、林办主任叶群、海军第一政委李作鹏、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等都不在纪要之中。

九、林彪当时身体较差,很难有同毛泽东决一高下的决心。

十、林彪历来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暗杀毛泽东的成功可能性几乎为零,难道林彪疯了吗?

以上种种迹象说明,最大可能是:纪要仅是林立果少数年轻人的妄想之作。

(4)关于《五.七一工程纪要》性质

纪要是穷凶扱恶的反革命法西斯军事政变计划书,是对林立果定性的铁证是毫无疑义的,林立果是真凶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不能因此就断定林彪是林立果的幕后人,也不能断定黄、吴、李、邱参与了其中。至于叶群是否真正参与也要分析,从许多现象中,如九一三叶群的慌乱和林立衡的揭发可以推论她是参与的,至少是知情的。

林彪事件后,据说对是否公布恶毒的《五七一工程纪要》党内有分歧。毛泽东力主公布此纪要,表明了毛主席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光明正大力场。

七、“五、一”节毛泽东、林彪失去和解机会

一九七一年的五一节,林彪被周恩来几次摧促才参加纪念活动己表现反常,改变了他只要有毛主席从不迟到的习惯,更反常的是不辞而别。

这天晚上,毛泽东穿一身灰色的中山装,比较早地来到了天安门的休息室里。焰火晚会就要开始了,但不见林彪的身影,周恩来叫秘书打电话询问林彪行踪。工作人员进来,请首长到城楼参加晚会,毛泽东站起身,对旁边的西哈努克作了一个请的手势,自己往外走去。

毛泽东左边是西哈努克亲王,右边是董必武同志,他是国家代主席。 对于林彪没有到,毛泽东不露声色。

林彪披一件军大衣出现了,脸上几乎是没有任何表情,直奔那个属于他的座位。 按照正常情况,他应该先和毛泽东打招呼,也应该和外宾打招呼,但他没有,落座后一声没吭,这是很反常的。毛泽东也没有理采林彪,继续着他与西哈努克的谈话。

更反常的是,林彪在这里待了一小会儿就走了,而且也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这表明林彪公开向毛泽东表示了不满,他为何这样做?起码林彪表现了对毛主席的不尊重,其后果是很难让人想象的。

这是毛泽东与林彪最后一次见面,失去了很好的和解机会。不过,就林彪的反常倒可以断定,此时的林彪并无阴谋可言,如有的话,他会有对毛泽东亲近的表现。

8、毛泽东欲罢不能的南巡

一九七一年七月七日至九日,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北京举行了会谈,表明林彪在外交上的意见被否定。

八月中旬至九月十二日,毛泽东到南方巡视,公开了他与林彪的矛盾,准备在九届三中全会解决林彪问题,同沿途各地党政军负责人作了多次谈话,争取支持。毛泽东说:“有人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还没有解决。”并指出:林彪对这件事“当然要负一些责任”。毛泽东还要求谈话保密,还说我不相信黄永胜造反,解放军不会听他的。

对毛泽东为何决定同林彪摊牌,将庐山会议斗争升级,需要进一步分析。据笔者掌握的材料看,毛泽东本欲将反林彪的斗争告一段落,并批准了黄、吴、李、邱等检查。但后来因熊向辉等原因,认为华北九十九人会议黄永胜等有意隐瞒庐山会议真相、封锁消息,背后大有文章,怀疑庐山会议是阴谋活动,是有计划、有纲领的政变,其总后台是林彪,所以必须解决,以防患于未然。在毛泽东看来,再让林彪接班肯定是不行了,但毛泽东并没有打算将林彪一棍子打死,至少还会让林彪留在政治局。林彪不死,至少还有复出的机会。

9、对林彪得知毛泽东南巡内容后的分析

九月五日,林彪、叶群获悉毛泽东的上述谈话内容,他们在此时决定怎么办至关重要。在形势明朗下,是否决定对在旅途中的毛泽东采取谋杀行动和发动武装政变很值得分析。对林彪而言,无非有三种选择,一个是投降,听从中央的安排,实为上策;一个是在九届三中全会上据理抗争,庐山会议已经验证决无成功可能,实为中策;三个是铤而走险,放手一搏,实为下策。前两种无关紧要,关键是下策是否可行。

前文所述,既然林彪没有参与林立果计划,那么在毛泽东南巡后会不会有变化呢?如果林彪没有原谋害毛泽东的计划,但此时叶群若说出林立果有完好计划,林彪是否会同意实施暗杀毛泽东的计划?

按常理,林彪不会批准此计划,因为林彪不会不明白,以毛泽东的伟大政治家水平,敢于同林彪交手摊牌,不会不做充分的安全准备,因而暗杀计划很难成立。另外,林彪也不会想不到毛泽东会故意引蛇出洞,卖个破绽,布陷阱给林彪跳。除非林彪忍无可忍,头脑发热,妄想毕其功于一役才会批准林立果方案。但从后来“九一三”事件林彪的仓促应变,可以推断林彪没有批准该计划,因为如果批谁了该计划,林彪会做好如暗杀毛泽东不成的各种准备,不会闹得手忙脚乱。也就是说林彪在九月十二日前并不知林立果暗杀毛泽东一事。

有人会说,这么大的事林立果怎么会瞒天过海不让林彪知道呢?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三种可能,一是知父莫若子,林立果明知林彪会反对所以干脆不说,怕林彪干预;二是说过了,林彪坚决反对,但林立果并沒有罢手;三是林彪同意林立果计划,但这种可能前面已说过基本上不可能。

官方文件说九月八日,林彪下达了发动武装政变的手令,疑点仍存。

按常理推断,林彪会留下那样的文字东西留给历史吗?因为暗杀毛泽东无论如何也是见不得人的事。他完全有条件对林立果等死党进行面喻,为何不做?另外,其手令为何不给黄永胜等几员大将?总之,最关键的是林彪又不是山穷水尽,不可能下手令干一件根本是纸上谈兵的事,更不可能拿全家生命开玩笑,也不符合其革命一生的不打无准备之仗思维方式。所以,不应排除林立果伪造林彪手令和假传圣旨的可能。至于林彪死后的中央大员,恐怕均乐于信其有,没人敢替林彪说话。

说毛泽东由于对林彪的反常活动有所觉察、速返北京,倒不如说也是毛泽东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实际上,在毛主席南巡期间,林彪远离政治中心,并无反常活动,有也是林立果。毛泽东于十一日乘坐专车提前离开上海,十二日返回北京,调兵遣将,以防不测。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凌晨,林彪从山海关起飞,最后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终年六十四岁。

毛泽东与林彪一生中有多次发生分歧,毛泽东始终棋高一招,庐山会议之争也是如此,未了,林彪付出了生命和荣誉的代价。

10、对林彪出逃叛国的分辨

“九一三”事件,可以说是古往今来迷团最大的政治事件。

对“九一三”事件,很值得后人仔细研究,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林彪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有三个方面问题需要进行分析

首先,要确定“九一三”事件是突发事件还是计划好的,或者二者兼有之。其次,林彪是否有意叛国,如果有意,那么,这种有意是策划的结果还是临时决定?最后,林彪要达到什么目的。

计划好的一说很难成立

说林彪十三日准备带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南逃广州,图谋另立中央,实行割据,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毛泽东在庐山一篇文章就左右了百分之九十拥林的中央委倒戈是刚发生的事,只要毛泽东活着,搞割据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作为一流军事家的林彪决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另一方面,林彪几大将都在北京,从“九一三”前夕看不出林彪几大将有何反常活动;最后,几大将和林彪关系好归好,但如令他们谋反、与毛泽东对抗,他们未必就听从。

突发的可能性大一些

十二日晚至十三日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林彪必须深夜出走呢?

一个是林立果突然乘机回到山海关,并将一架三叉戟飞机停在山海关。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疑点,一个是林立果凭什么能调专机?中央会不会知道?中央知道的可能性很大;既使当时不知道,但后经林豆豆揭发也知道了,中央有人会不会将计就计敲山震虎,令林彪出逃呢?笔者认为这个可能性还是有的。如果不是这样,为何不采取断然有效措施控制飞机呢?林立果知道毛泽东回到北京,定感大事不好,回来后匆忙同叶群密谋。估计把他的一切罪恶活动都讲了,当时林彪应该并不知情,如林彪知道,就不会有还睡觉的事。

林彪女儿林立衡发现苗头不对,认为叶群、林立果要绑架林彪外逃,所以密报中央警卫局,请求干预。林立衡敬爱父亲,警惕母亲和弟弟,所以才会向中央报告,如其认为林彪也参预军事政变,不可能去告发。

林彪在十二晚干什么了呢?据工作人员讲十点后,以吃了安眠药休息。如林彪想第二天凌晨另立中央或者叛逃,吃安眠药休息很不合常理。

晚十二时左右,叶群接到周恩来电话,据说是追查三叉戟飞机问题,也有说是叶群主动打的电活,但可能性不大,叶群不可能在那么晚为林彪“动一动”问题请示周恩来,如果打电话,也会另找合适时间。那么,周总理和叶群说了些什么呢?难道仅仅是追查飞机一事吗?也不可能,同样因为时间不合适,而周恩来电话另有内容才是关键。在笔者看来,周恩来极有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向叶群透露了毛泽东回到北京和林立衡的告发问题,甚至于说的更多。有文章说,与此时间很近,周恩来又给林彪的卫队长打了个电话,讲了什么也很重要。

也就是叶群接到周恩来电话后,慌忙带林立果急见林彪,并声称“一零一,快醒醒,有人要抓你了”!

于是林彪起来和叶群、林立果紧急谈了几个小时的话。这几个小时讲了什么,永远成为历史之迷。据有书上讲,当时林豆豆派人偷听,很快被警觉的林立果发现并被赶走,但却看见了林彪在流泪,并说了一句关键话,“我至少还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表明谈话确有叛逃内容,但林彪并不赞成。

显然,如果说林彪早就知情,就不会谈几个小时话,会迅速决策,并不会闹的出逃很仓促。可能性最大的是,到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晨,林立果这时才把暗杀毛泽东等罪行向林彪交底,迫使林彪在吃安眠药后智商降低的情况下,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至于往哪里走,未必一定是前苏联,名义上的去大连等也不足信,深更半夜去大连于理不通。总之,联系到起飞时间、领航员、副驾驶员等都不齐备的事实,判定林彪事件对林彪而言是突发性的应该是准确的判断。

据说林彪最信任的人有三个,一个是卫队长、一个是司机、另一个是厨师。林彪一家慌作一团,林彪连帽子大衣都没穿,就发出了出发的指令。卫队长跟着出发是很可疑的。而在出逃过程中最有戏的是卫队长中途下车,并说林立国向他开抢,他不想当叛徒等。后来,他并且为林彪案提供了关键叛逃证言,说他在车上亲耳听到林彪问林立国到“库尔别斯克有多远”,成了判定林彪叛国的唯一依据。

林彪出走里面有十五个可疑点:

第一、林豆豆是个老实人,作为林彪的女儿认定其父被其母亲和弟弟绑架,应该有充分的根据,但中央为何不予采信?

第二、在林豆豆向中央报告的情况下,中央二号首长出行,警卫部队没做好林彪安全准备工作是很反常的,卫队长跟着出发是很可疑的。

第三、为什么是接到周恩来电话的林彪卫队长而不是别人中途下车;他如不走、不上车,林彪也不会上车,因为林信任他;他上车后就下车说明他知道一些底细;当时所有中央首长的警卫人员,都有两个任务,一是保卫首长,另一个是监视首长,林彪卫队长极有可能是卧底式人物;听说叛国为什么别人不下车,只他一个下车?

第四、林彪怎么可能会提前暴露叛国行踪?林彪平素沉默寡言,怎么会冒出那么最不该冒的一句蠢话?第七、林立果也用不着向他开枪扩大事态,因为扩大事态对林家出走并无好处,很有可能是林彪的卫队长从头至尾在演戏。

第五、事实是林彪前脚走,八三四一部队后脚追。可疑的是三八四一部队为什么不采取更有效措施拦截?如警卫部队决心阻止林彪出走,林彪根本走不成。

第六、林彪一家慌忙到机场,机场为何不做阻止起飞的有效措施,网开一面?机场如果采取断然措施,林彪也根本走不成。

第七、林彪上飞机是从小梯子爬上的飞机,可见时间非常紧迫,八三四一部队有没有故意逼其起飞嫌疑?

第八、林彪专机为何加油不足,为何关键人员如领航员等漏岗?如林彪早有预谋,完全可以避免油和人的问题。

第九、林彪飞机起飞后,为何关闭所有机场?为何不开放全部机场欢迎林彪返航或静观其变?是否逼其离国?也有待分辨。

第十、林彪飞机起飞后,中央为何不下令空军拦截和迫降?是否有意放行?值得考虑。

第十一、林彪飞机起飞后,为何方向起伏不定?是林彪的疑兵之计还是飞机上有斗争?也将永远成历史之迷。

第十二、林彪飞机即将出国,为何不将其击落?完全是因毛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罢,击落副统帅不好向全国人民交待吗?是不是出了国就好交待了呢?

第十三、林彪飞机坠毁为何头向南方?是选迫降点还是发现出国引发争议而要返航回国?也是需要分折的。

第十四条、林彪乘坐的三叉戟飞机是当时最先进的民航客机,其失事率为数万分之一,为何偏是被林彪赶上?是否太巧合了?所以,有传言说林彪座机是被苏联击中后迫降也是可能的。

第十五条、据说林彪所乘飞机有黑匣子设备,为什么到今天仍不公布?如有利于定林彪叛国内容早就公布了,如有不利于定林彪叛国的内容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总之,“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疑点有十多条,是不能全用偶然二字解释得了的。但有一条可以定论,该事件是突发事件,并不是预谋的结果。至于毛泽东、周恩来、汪东兴等有无借机会向更好的彻底解决林彪问题方向引导,那将是另外的问题。

对于“九一三”事件是否为预谋和偶然相结合,还要做具体分析

对叶群、林立果而言,干大逆不道之事应该考虑后路,其中有叛逃计划也完全可能,但遇到总理电话突发事件而仓皇逃跑就变成了预谋和偶然相结合了。至于林彪,最多参与了最后关头的决策,是偶然事件的策划者了。

林彪飞向的地点

关于林彪起飞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无非是两种可能,一是飞往苏联以求自保,二是先飞起来再说。至于哪一种可能性最大,只有天知道了。总的来说,以林彪的一生来看,投靠前苏联,如果是林彪同意的,那是很不合常理,是林彪一生最大的败笔,如果是被叶群、林立果诱骗的结果,倒符合人们的愿望,可谁又有能力证明说林彪会那么容易被诱骗呢?

林彪之死因

关于林彪的直接死因,有许多种说法。

第一种是因飞机燃料不足迫降,机上缺少机组人员迫降失败,这种说法很符合中央的精神。

第二种是说因机上有激烈斗争,有人身上有子弹,造成飞机故障,迫降失败云云,此说法根据不知何来,但后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厄尔.费尔时说“据我个人判断,飞行员是个好人,因为有同样一架飞机带了大量党和国家机密材料准备飞到苏联去,就是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发现问题后,经过搏斗,飞机被迫降,但这个飞行员被打死了。”似乎倾向这种说法,后来,邓小平对三叉戟机组死亡人员按正常死亡处理。

第三种说法是飞机被苏联导弹击中起火后迫降失败,此说有待解密,机上黑匣子不知为何至今不让面世。如果真有黑匣子,不公布的原因显然对苏中双方均不利,如果有林彪的叛国罪证,早就公开了。

第四种是飞机被人事先破坏引起迫降失败,此说带有恶意,不足信。

第五种是被我二炮部队击落的,可能性不大,有技术难度。

第六种是林彪并不在机上,早死于北京玉泉山,此说纯属胡说八道,别有用心,更不足信。

无论你怎样看待林彪事件,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革命形成的毛、林、、周、江左派司令部结构崩溃,左派基本失去了枪杆子,可以说,林彪事件是文化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十一、林彪死后毛泽东的困难选择

林彪之死,显然出乎毛泽东的预料。其本意是敲打一下林彪,无意致其死地,但林彪的死亡使毛泽东陷入困境,林彪不死,还有再起用的可能,一死则无回转余地了。为此,毛泽东大病一场。

对林彪事件后的处理,显然有三种选择:

一个是将一切罪责归咎于陈伯达、叶群、林立果,严格把林彪与陈伯达、叶群、林立国区分开来,保护一下林彪及黄、吴、李、邱等,此为上策;另一个是功过分明,只限于对林彪集团的组织处理,不开展批林整风,对林彪政敌不进行平反,淡化处理,此为中策;再一个是全面清算林彪集团,不区分林彪的功过,以林彪划线是非,为他人作嫁衣裳,此为下策。不知什么原因,毛泽东最终选择了后者。

在笔者看来,左派的被妖魔化的责任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右派,左派自身也存在很大问题,不适当地处理林彪死后问题就是一例。

十二、林彪事件的影响

林彪事件发生,对中国政局发生深远影响。毛泽东大败、江青明胜暗败,周恩来及文革反对派大胜。

林彪事件后,给毛泽东以巨大打击,他大病一场,从此没有再恢复元气。毛泽东与林彪关系实际上一直是很好的,毛泽东给江青信中称林彪是朋友,在反二月逆流中毛泽东说要和林彪一道上山打游击等可作证明。在毛泽东看来,他怎么也想不到几十年追随自己的朋友林彪会走到玉碎的地步,他的悲哀或许也有些自责的成份。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著《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透露林彪摔死后周恩来嚎啕大哭:
  突然,一阵号啕之声如江水崩堤猛然爆发,这是一种长久的压抑到了极限,终于无法再压抑而爆发的哭声,一种痛楚无比撕肝裂肺的痛哭。纪登奎一下呆住了:不是亲眼目睹,他压根儿不会相信,发出这种哭声的不是别人,正是面对墙壁双肩颤抖的周恩来!就是刚才还和大家一样露出久违的笑容,举杯庆祝这不幸中的万幸的周恩来!自从调到中央工作,纪登奎看到的周恩来永远是从容、镇定、乐观。是的,如果从身材长相上看,周总理只算是中等个,人偏清瘦,典型江南人的脸庞,端庄清秀,举止文雅,让人不禁联想起西湖边的杨柳。可是,从跟随他工作中的亲眼目睹,不管是外交上的剑拔弩张,还是党内错综复杂的局面,他永远应付自如,有用不完的智慧和精力!
  而且,他仿佛是专为克服困难来到这个世界的,往往越是困难、艰险,他越有力量和办法,仿佛世界上没有难得住他的事。又让人不禁想到扎根于绝壁陡岩上的黄山奇松——美感与力量最有机的结合。像今天这样的失控,纪登奎是第一次看见,真感到太意外了,太震动了,以至于平时反应敏捷极善言辞的他,此刻也乱了方寸,话说得结结巴巴:
  “总理,总理,林彪一伙摔死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应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您该高兴,对不?”讲完他自己才意识到,自己分明在重复着总理刚才讲的话。
  周恩来回过身来,双肩依然在颤动,脸上老泪纵横,他摇着头,声音嘶哑地反复说:“你不懂,你不懂!”

如果周总理在林彪死后号啕是事实的话,就胜过了千言万语,非常传神。是啊,林彪之死的意义和对革命航船的撞击力只有毛泽东、周恩来这样的一流政治家才会清楚,才会感到无言的痛苦,热泪横流。“你不懂!”的确,这其中的奥妙和历史的沉重感,哪里是纪登奎这样的政治人物所能体会的呢!

下面,再向读者介绍一下林彪事件以后的毛泽东晚年同右派斗争,或许帮助我们认识到林彪事件的深远影响,帮助我们理解毛泽东的大病一场和周恩来的老泪纵横。

文革后的官方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在毛泽东支持下,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那么,这个转机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呢,显然是向右,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很难避免。

“运去英雄不自由”,英雄如此,凡人如此,天才也会如此。林彪事件后,毛泽东也不得不以“猴气”为主,不断的进行战略退却。

十月三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同日,中央决定成立中央专案组,在专案组领导下,设立了工作机构,审查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的问题。使偏右的叶剑英执掌了军权。

十一月十四日,毛泽东在接见参加成都地区座谈会的同志时,不得不为“二月逆流”平反说,他说:你们再不要讲他们(指叶剑英等)“二月逆流”了。“‘二月逆流’是什么性质?是他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关、戚。”

十二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将中央专案组整理的《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下发全国,供党内外讨论。以后,又陆续下发《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二和《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三,在全国开展批林整风。毛泽东必须对林彪事件的性质向全国有个说法,因为确实有许多人对林彪反对毛主席想不通。

十二月十六日至翌年二月十二日,全国计划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计划会议提出批林整风要联系经济战线的实际,批判林彪的“空头政治”。会前,周恩来在十二月五日所取国家计委汇报会议情况时指出,现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乱得很,要整顿。随后,国务院主持起草了《一九七二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提出了若干整顿的措施,其中包括加强统一计划,整顿企业管理,落实党对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政策,坚持又红又专,反对“空头政治”,反对无政府主义等等。在企业的管理上,明确规定恢复和健全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制度等项制度;企业要抓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等七项指标。这个会议纪要经周恩来主持讨论定稿后,国务院领导提请中央批转下发。张春桥对此极为不满,认为“文件长了,不好发”。他还反对批“空头政治”,声称批“空头政治”就是批“文化大革命”,否定了这份文件。在这次全国计划会议期间,周恩来发现了由于“一九七零年大膨胀”所造成的“三个突破”问题,他在会上指出:职工人数突破了五千万人,工资支出突破了三百亿元。粮食销量突破了八百亿斤,这三个突破对国民经济各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注意解决,就会犯错误。毛泽东政治挂帅思想因林彪事件受到有力挑战。

一九七二年。

一月六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在北京逝世。十日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参加追悼会,周恩来致悼词。毛泽东实际上承认了文革存在着左倾政策,并予纠正。

四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发表经周恩来审查同意的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社论指出: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一切犯错误的同志,都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正确方针。并强调“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本社论为重新启用文革反对派制造了理论根据。

八月一日,国防部为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举行盛大招待会。叶剑英发表讲话。陈云、王震、滕代远等一批老干部出席了招待会。

八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征询对三支两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附《关于三支两军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草案中规定,在已建立党委的地方和单位,撤销三支两军的机构和人员。毛泽东党的一元化领导思想得到落实。

十月一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周恩来主持起草的题为《夺取新的胜利》的社论。其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继续落实毛主席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经济政策等各项无产阶级政策”;“要提倡又红又专,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下,为革命学业务、文化和技术”。这篇社论表达了周恩来纠正文革左的政策,有恢复党的八大路线和方针的意图。

十月十四日,《人民日报》根据周恩来于八、九月间两次批判极“左”思潮的讲话精神,组织发表了《无政府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反革命工具》等三篇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指出林彪是煽动极“左”思潮的罪魁祸首。认为这是一九六七年二月前后叶剑英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和发展。

这时的毛泽东以无路可退,开始发动反击,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认为《人民日报》的三篇文章是毒草,并在《人民日报》社内大批所谓“修正主义”“右倾回潮”。十二月十七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林彪“是极右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并对周恩来提出批评。此后,就只准批林彪的极右,不准再批左。毛泽东拨正了批林的方向。

一九七三年。

一月一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新年献词》,强调指出林彪的路线“是一条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要把批林整风这个头等大事继续抓紧抓好”。

二月十日,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决定恢复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这是毛泽东因对林彪的问题和周恩来的强势而采取的重大政治措施,事后证明是事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决策。

五月二十日至三十一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主要议程是为召开十大作准备。根据毛泽东在意见,会议宣布解放谭震林、李井泉、乌兰夫等十三位老干部;又决定王洪文、华国锋、吴德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参加政治局的工作,继续着毛泽东左右均衡的干部政策。

七月四日,毛泽东在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时,批评了周恩来主管的外交部,“结论是四句话: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动,势必搞修正。”在谈到批孔问题时,毛泽东认为林彪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反法”。

八月二十日,中共中央批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罪行的审查报告》,决定永远开除林彪及其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陈伯达、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的党籍,撤销他们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军队系统的文革派基本被清洗。

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肯定了同林彪的斗争。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号召反潮流。大会选举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江青等文革派也进了中央委员会,王洪文一度主持中央工作。这次大会继续了九大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认为毛泽东提出的“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牛鬼蛇神自己跳出来”,是客观规律,指出“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将长期存在,还会出现十次、二十次、三十次”,认为九大的政策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

八月三十日,中国共产党十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了中央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当选为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是:毛泽东、王洪文、韦国清、叶剑英、刘伯承、江青、朱德、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姚文元、康生、董必武。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是: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十大后,中央领导机构中左右力量基本平衡。

十月,毛泽东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发动“反击右倾回潮运动”,试图纠正因林彪事件反左的右倾现象。

十二月十二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的建议,并批评“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他提议邓小平参加军委,任总参谋长。二十一日,在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同志时,毛泽东作了自我批评。他说,他是听了林彪一面之辞,错整了贺龙、罗瑞卿和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毛泽东再次说朱德是“红司令”。二十二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对八个大军区司令员实行对调。同日,中共中央遵照毛泽东的提议,发出关于邓小平参加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通知。此时的毛泽东军界以无人可用,只能用这种办法抵消军队反文革势力和防止军队的山头形成。

一九七四年。

一月十八日,经毛泽东批准,批林批孔运动开始,矛头对着党内右倾势力。中共中央转发由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二十四日和二十五日,江青等在北京连续召开在京部队单位和中直机关、国家机关的“批林批孔”运员大会。江青在大会前后还以个人名义,给海军、空军、南京部队、广州部队等领导机关写信、送材料,想影响部队,但军队并不买帐。

二月十五日,毛泽东在一个批语中针对江青等在批林批孔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形势发展开始不利于江青。

七月十七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批评江青说:“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并当众宣布:“她并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毛泽东还批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不懂政治,不去团结多数。毛泽东说:“你们“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毛泽东对江青的批评,除了爱护江青之外,也是对右倾势力的妥协。

九月二十九日,因林彪事件,经周恩来提议,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为原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平反,恢复名誉。

十月四日,毛泽东提议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江青等对此不满,他们于十七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与邓小平进行了争论。当晚,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决定王洪文到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北京政治局势。十一月十二日,毛泽东深谋远虑,对江青的一封来信的批示中说:“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

十月二十日,毛泽东会见丹麦相保罗·哈特林时,谈到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问题。他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十二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对周恩来等说:“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要写文章”,“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他还说:“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这些话表明,毛泽东此时的思想还是很清楚的,他要将继续革命引向深入,但党内力量对比以发生很大变化,批林批孔、学理论均无疾而终。毛泽东进攻不能奏效,不得不打防守反击。

一九七五年以后,林彪阴影在政坛消失,本文因而从略,只写几段。

一九七五年,邓小平全面整顿,重拳出击,春风得意。江青被批达数月之久,党内文革派许多人发生动摇,连毛泽东亲戚王海容都脚踏两只船。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借评《水浒传》一书,提出反对投降派问题,但收效甚微。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周恩来病死。

在此前后毛泽东发动生前最后一次进攻,发动批邓反右倾翻案风,并诱发以借悼念周恩来为名的反文革“四五事件”,导致毛泽东决策罢免邓小平官职和推出华国锋担当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试图组成左派联合中左反右的政治格局。

九月九日,毛泽东逝世。

十月六日,文革投降派发动政变成功,毛泽东夫人江青等入狱,文革彻底失败。毛泽东与林彪斗争和热月政变,毁灭了中国左派中坚力量,为中国右派上台扫清了障碍,革命的枪杆子、笔杆子都丧失了,历史朝着与毛泽东愿望相反的资本主义方向飞速发展。

总之,林彪在庐山会议上出现过与毛泽东相左也可以说是正常的,他的问题在于没有理解和贯彻执行毛泽东的九大团结方针和毛泽东削弱军队政治权力意图,反其道而行之,用枪杆子反对文化革命的笔杆子,犯下了重大错误。对庐山会议的政变说和九一三的叛国说有待重新认识,即便不如此,也不能因此掩盖他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参加文化革命,在把毛泽东思想变成军魂、党魂、民魂、国魂方面的丰功伟绩,应该还其历史真相。事实证明,反林的后果就是反掉了毛泽东思想主导地位,反掉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反掉了支持文革的枪杆子,成了文化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 争议人物林彪 论坛时间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民意调查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Hosted by phpBB.BizHat.com

Free Web Hosting | Free Forum Hosting | Photo Gallery | FreeMarriage.com

Powered by PhpBB.BizHat.com, setup your forum now!
For Support, visit Forums.BizHa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