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条 件 下 的 继 续 革 命!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Important Notice: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our free phpBB forum hosting service will be discontinued by the end of June 30, 2024. If you wish to migrate to our paid hosting service, please contact billing@hostonnet.com.
陈一文顾问致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的信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 地震专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hgy818



注册时间: 2007-09-13
帖子: 1298

帖子发表于: 星期三 五月 21, 2008 9:48 pm    发表主题: 陈一文顾问致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的信 引用并回复

陈一文顾问致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的信
本站网址:http://sea3000.net/cheniwan 站长电邮:cheniwan@263.net 浏览: 49 2007.01




按语∶不久前,自由撰稿人朱健国先生在网上发表了自己对陈一文顾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的采访报道文章〔http://column.bokee.com/183505.html〕,提到陈一文顾问2006年8月10日给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的一封信,痛斥陈建民局长“解脱自己作为中国地震局局长及地震局的当代责任,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

为了我们的读者了解有关情况,征得陈一文顾问同意,我们在此全文转载陈一文顾问这封令人深思的信。

★ ★ ★

陈建民局长,您好!

附上两份资料,希望您与地震局系统其它领导与学者有兴趣∶

(1) 中国杰出的地震预测实践预测者孙威先生“为青年地震工作者写的,也是为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写的”《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孙威1975年以来三十年来依靠自己的努力业余从事地震预测实践研究工作的实录;


(2) 本人的一篇重要文章《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

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纪念之际,各路新闻媒体对各种相关新闻与问题做了大量报道与评论,着实也引起了人们的许多认真的思考。人们无法回避不得不认真思索两个严峻的问题∶

1〕中国如果在大城市附近或人口密集地区再次发生像唐山地震这样的严重破坏性强震的话,中国地震局能否预测?所涉及地区的地方当局能否向一方百姓及时发出地震预报?

2〕目前究竟能否实现对强震的准确可靠预报?

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本人对上述问题相关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调查与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年第2期首次发表了本人写的一篇重要文章《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的“省略版”;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管理》2004年第9期全文转摘;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的《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继传主编,共1386页〕在第九篇《科学学》收录了本文的修订版;

2006年6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六卷书《中国科技创新精典文库》〔ISBN7-80166-737-9〕第一卷《科教兴国》收录该文“补充修订版”。

该《文库》50多位编委中包括20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该篇文章应邀由重要刊物与文库四次发表,说明越来越的人正在认识该篇文章的重要性。

对于地震预测问题,文章指出∶

--------------------------------------

1.4.2 地震预测问题

2001年2月,中国地震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张国民、傅征祥等人编著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地震预报引论》的“编者的话”用这样的思想教导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

-- 然而,尽管30年来国内外地震预报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地震预报终究是尚未解决的国际性科学难题。地震预报研究,需要长期的科学积累,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持久的探索。为此,必须培养地震预报高级科技后继人才来继续完成地震预报这一世界性难题。

〔资料来源∶张国民,傅征祥et al.,地震预报引论,科学出版社,2001〕

马宗晋院士等人在《地球到底怎么了》文章中坦率的确认∶

-- 国家地震局的有些地震专家认为 ∶要想摸清地震机理并作出准确预报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持这种观点的,在国内外地震界占大多数。

〔资料来源∶马宗晋et al. 地球到底怎么了,《科学中国人》,Vol.4,18-20,2001年〕

2003年9月4日,在国家新闻办、中国地震局主持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地震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强华先生明确表示∶

-- 中国的地震预报预测工作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邢台地震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地震预报预测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取得过一定的成功。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地震的预测预报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和解决。因此,我们一方面在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的探索和研究的同时,更多的是注重对地震灾害的预防。我们通常是把一些多地震的地区潜在的地震危险划出一定的区域,通报给当地的人民政府,由当地的人民政府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做好防震抗震工作。

〔资料来源∶央视国际网站新闻,2003.09.04日〕

显然,中国地震部门长期以来在以“地震目前无法准确可靠预测”观点为指导的情况下,不是将地震“三要素”事先预测为前提的防灾工作放到首位,而是将大致估计为前提的防灾工作和地震“三要素”事后的确定和救灾工作放到首位。

这种情况下,中国如果在人口密集地区再次发生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样的强震的话,类似的惨剧不但将再次难于避免,并且像唐山大震后那样,他们会继续用“地震预报研究,需要长期的科学积累,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持久的探索”的说法轻松地推卸专业地震部门目前一代地震学家的责任。

2005年5月出版的《唐山警世录》中,作者张庆洲发自内心感慨∶“我谨代表唐山大地震中超过24万的死者,对昔年的唐山地震监测网的人说,你们曾经预测出唐山大地震,你们告急了,也尽力了,你们是家乡父老乡亲的骄傲!……我们爱你们,并为你们祈祷……。”

作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我可以负责地向世人确认,《唐山警世录》纪录的不仅是事实,证实这些事实的大量科学证据都还存在。

--------------------------------------

还应当补充一个新的事实∶不久前,根据数位中国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结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跨学科研究者任振球研究员2005年底向中国政府领导提交了采用中国特色非传统地震预测技术加强首都圈地震监测预测力量的建议报告。


这个建议报告转给中国地震局后,2006年3月28日中国地震局以局办公室《对任振球先生来信答复的函》〔中震办函[2006]17号〕公函名义复信如下∶


-- 您于2005年底致信温家宝总理和有关部委,提出关于做好北京奥运会期间防震减灾安全保障的建议。这些来信过后转至我局。我局对您的建议十分重视,责成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和管理人员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答复如下∶


-- 我们认为,灾害性天气与灾害性地震的准确短临预报的解决问题,目前尚属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恐难在几年、几十年内得到解决,因而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应用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开展有关研究工作。


-- 我们认为,做好奥运期间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工作,是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不宜由非政府机构的民间组织承担。

--------------------------------------

这分明是说∶官方的地震局“恐难在几年、几十年内”也做不到的地震预测工作,地震局以外的任何人现在也不许做!

针对气象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科学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理论存在的问题,我的文章深刻地揭示∶

--------------------------------------

1.4.4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主流学者对于地球科学中最重大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未能做出令人满意, 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包括∶

①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首位驱动力源?

② 地球构造运动的首位驱动力源?

③ 地震和火山的驱动力源和时空分布规律?

④ 地球自转速度有规律的每年八月份最快、每年四月、五月份最慢的驱动调制力源?

⑤ 实现准确可靠的地震预测和火山爆发预测?

⑥ 除每年的季节变化外,气候有无中期、长期、超长期变化规律,能否实现气象重要参数变化的中期预测、长期预测和超长期预测?


科学界主流学者对于人类需要他们研究的这一系列最基本的重要问题至今为止仍然不能做出令人满意、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只能说明当代传统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气象学学术权威们坚持的基本理论存在着一系列研究方向性的实质性错误。面对大自然这些最基本问题的考试,他们至今还没有及格!

--------------------------------------

那么,目前究竟能否实现对破坏性强震的准确可靠地震预测?

2003年11月12日,本人给中国地震局当时的局长宋瑞祥局长写的一封毛遂自荐的信中说∶

--------------------------------------

我今天给您写信有三项目的∶

1. 通过上述资料进一步帮助您不但进一步建立“地震能够预测”的信心,而且建立“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实现地震准确可靠预测的基本条件”的信心。

根据我从1990年逐渐开始的对中国地震预测技术发展的跟踪、调查和研究,我的基本看法如下∶

-- 中国地震预测技术目前的情况可以用一个例子说明∶为了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中国许多个部门的科技人员需要解决数百甚至上千个科技难题和技术关键。全部解决后就可以组织整合实施整体的项目。

-- 保证地震预测有良好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绝大部分技术关键,如果不说全部技术关键的话,已经由中国和国外不同地震预测实践者开发的不同的技术予以解决。其中绝大部分技术、仪器/传感器和方法以中国人自主原始创新的技术、仪器/传感器和方法为主。

-- 再举一个例子∶数名非主力登山运动员已经分别探测清楚通往顶峰的所有途径,包括通的和不通的,个别人也曾经登上顶峰。因此,这些队员,尽管始终是非主力队员,他们对登山队整体登顶有信心。尽管多数主力队员从来没有登上顶峰,始终认为爬不上去,只要队长重新组织队伍,以有实践经验有信心的非主力队员为主,登山队肯定能够实现整体登顶。

-- 现在的关键是看宋局长愿不愿意亲自领头担任中国支登山队的队长?

2. 通过我1990年以来十多年开始跟踪、调查、研究和综合比较的结果,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今年〔注∶2003年时〕已经82岁患有心脏病的张铁铮先生是中国以至世界地震预测科学当之无愧的先驱者。无论目前可能仅有个别人能够认识这一点,科学界终将承认。

读了我写的《张铁铮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磁暴二倍法”及其“应用地磁对地壳构造运动的研究”对我们的启发》后,您能够对张铁铮对地震预测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贡献获得基本的了解。这是我请您先读这篇资料的目的。

建议∶对于地震预测领域年纪最长的两位老前辈,82岁的张铁铮和87岁的郑联达教授〔亦患有心脏病〕,您应当学习发扬中华民族“三顾茅庐”、“不耻下问”的优良传统,亲自登门拜访请教。郑教授家在北京,比较方便。张铁铮家在河北任丘市,我亲自拜访过五次。如果您愿意的话,我非常愿意与您一同前去。

3〔略〕

--------------------------------------

了解了上述情况后,大家再来细细研读孙威1975年以来三十多年依靠自己的努力业余从事地震预测实践研究逐步抓住确定性的地震前兆不断取得杰出成就的历程,就不难理解孙威从事为人类防震减灾做出重大贡献的地震预测实践研究为什么如此艰辛?

从孙威从事地震预测实践研究工作的实录也说明,我从1990年开始跟踪调查研究了解他的地震预测研究成果,因此对于评价他的地震预测研究工作非常有发言权。

2004年5月,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会议上,我以文字形式正式提出对于孙威工作的如下评价∶

--------------------------------------

孙威1975年以来的地震短临预测研究工作

世界上唯一同时具备下述条件的地震预测实践者∶

-- 自己开发的六种仪器∶应力、倾斜、重力、电磁、地电、谐振

-- 科学实践不同地质结构地域与时间跨度∶

1975-1978〔包头〕;1976-1978〔北京〕;1999-现在〔辽宁营口和新民〕;

2001-现在〔旧金山〕;2003-现在〔北京电业中学〕;

-- 大陆跨度〔的地震预测实践经验〕∶亚洲与美洲

-- 网站联合监测预测的经验

-- 孙威的谐振仪∶解决了最终是否发震的难题!

-- 前兆信息跟踪的科学思路

--------------------------------------

在这里还应当补充如下科学事实∶中国科学院某权威性的研究所,从2004年起对于孙威开发的地震前兆监测仪器、传感器、安装使用方式、所记录的各种异常信息进行了足足两年的不同状态下的深入实验室模拟与现场实验研究,充分证明他的灵敏度极高、性能优异的仪器监测记录到的地震前兆异常是真实的、确定性的、可重复的、并可以自组织恢复原始状态的。

对于孙威“前兆信息跟踪的科学思路”的科学内容解释如下∶

到目前为止,中国地震学界主流学者一直高度推崇“长、中、短、临渐近式地震预报”的思路。“这一思路的要点,是将长中期、短期以及临震和震后现象都联系起来看待,使地震预测预报过程成为一环扣一环的整体。”

〔资料来源∶邓力群等主编,当代中国的地震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北京,1993〕

那么,孙威的“前兆信息跟踪的科学思路”与中国地震学界主流学者高度推崇的”长、中、短、临渐近式地震预报”思路有何根本区别?

中国地震学界主流学者的“长、中、短、临渐近式地震预报”思路至今未能抓到地震孕育过程不同阶段相互关联的内在的本质的内容,即地震孕育过程不同阶段“之前必然要发生的共同的确定性前兆”,只是先进行长期预报;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能够抓到的现象进行中期预报;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能够抓到的现象进行短临预报。

孙威的“前兆信息跟踪的科学思路”则是在抓到地震孕育过程每个阶段“必然要发生的前兆现象及其特征”对下一阶段及其“必然要发生的前兆”何时出现提出预测。例如,孙威抓到地震中期孕育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确定性前兆现象”的基础上进行中期预测,包括预测地震孕育短临阶段“必然要发生的确定性前兆”将何时出现并抓到它们,在此基础上实现临震预测!

对于“孙威的谐振仪∶解决了最终是否发震的难题!”的科学意义,解释如下∶

在我看来,无论何种所有的地震预测技术在社会实践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同专家依据不同的地震预测技术对于某个大城市附近可能发生地震的预测若出现重大分歧,怎么办?例如有的技术预测可能有强震,有的预测可能只有小震,有的预测没有地震,地方当局怎么办?

在这种状况下,客观需要一种地震监测手段,能够最终判断是否即将发生影响当地的地震!

孙威的谐振仪则“解决了最终是否发震的难题!”

1972年国务院69号文件确立了中国的地震工作方针。

2006年3月22日 陈建民局长在邢台地震4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确认∶

--------------------------------------

邢台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方针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在科学总结邢台抗震救灾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的地震工作方针。这个方针,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和地震工作实际,体现了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特色,对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信息网∶http://www.csi.ac.cn/ymd/xgzhxx/dhy2006040401.htm〕

--------------------------------------

提请大家特别注意陈建民局长“这个方针,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和地震工作实际”,它暗示这个地震工作方针已经“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地震工作实际”!

但是,一旦深入研究1972年以来的中国地震工作发展史,人们就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地震预测、地震预报方面取得的所有的成就,都是贯彻执行这一地震工作方针的结果,而且越是充分有效执行这一地震工作方针,所取得的地震预测、地震预报方面取得的效果就越突出优异。唐山地震中发生了青龙县房屋倒塌十八幢无一人一畜因房屋倒塌而死亡的“青龙奇迹”就是明证!反之,未能做到事先预报造成重大伤亡惨剧的地震灾害,都是未能够贯彻甚至背离该地工作方针的必然结果。这是人们必须从唐山大地震与“青龙奇迹”中记取的最重要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的地震工作方针需要不需要与时俱进补充新的时代提供给我们的更为综合更为现代化的内容?当然需要!但是,在与时俱进补充更为综合更为现代化的内容时,无论以文字形式,或者更重要在实践中,绝对不能丢弃掉1972年确立的中国地震工作方针中所包括的用许多人鲜血与生命为代价获得的极其宝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正确的内容∶“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1966年4月1日周恩来总理在邢台向科大地震专业同学提出∶“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地震后,根据地震预测工作的重大进展,周恩来对地震工作强调∶“地震是有前兆的, 可以预测的, 可以预报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

三十六年后,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在《中原减灾》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 扎实推进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中不无歉意的说∶

--------------------------------------

唐山地震已经过去30年了。30年来,广大地震工作者痛定思痛,发奋图强,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地震预报作为世界难题仍然没有解决,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局门户网∶http://www.cea.gov.cn/news.asp?id=3851〕

--------------------------------------

但是,在同一篇文章中陈建民局长又强调∶

--------------------------------------

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地震工作者带来更多的深思和警示:地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攻克难关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资料来源∶中国地震局门户网∶http://www.cea.gov.cn/news.asp?id=3851〕

--------------------------------------

这种说法分明是解脱自己作为中国地震局局长及地震局的当代责任,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

1975年中国地震学前辈傅承义教授在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议上发言中说∶

--------------------------------------

我一向主张并支持对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进行科学研究和认真探索。我坚信地震是可知的,是有前兆信息的,是能够预测预报预防的;这当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为此付出极大的努力。

〔资料来源∶傅承义教授为耿庆国《中国旱震关系研究》写的序,中国地震出版社,1985〕

--------------------------------------

唐山地震九年后,傅老1985年同意将1975年期间的上述发言稿作为耿庆国《中国旱震关系研究》的序时,傅老表示∶“直到现在,也没有理由改变这个观点。”

1993年,中国地震学界越来越的人对地震预测越来越失去信心的情况下,傅老为梅世蓉主编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写的一个包含多项批评的序。傅老写道∶

--------------------------------------

地震预测是百年来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一。中外虽都有些预测成功的例子,但是都免不了偶然因素,没有取得可信的科学依据。因此不断有人提出,地震预报究竟是否可能的问题。从逻辑上讲,这个问题现在难下结论,不过预测地震是一个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既然还没有理由说预测不可能,为什么不能作为一个奋斗目标而坚持下去呢?这是一个信念问题,不是必须先有事实证明,然后去做的问题。身为20世纪的科学家,特别是地学家,解决地震预测之谜,人人都有道义上的责任!对经历过或看过大地震所造成的人间悲剧的人,这种提法是不过分的。

〔资料来源∶傅承义教授为梅世蓉《中国地震预报概论》所写的“序”〕

--------------------------------------

同傅老的强调对地震预测的“信念问题”相比,十三年后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多次反复强调地震预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希望解决太令人深思!

世界范围各国官方的专业地震部门为什么一致认为“地震预报作为世界难题仍然没有解决”,最为关键的问题在哪里?

2006年07月28日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谈唐山大地震30周年采访节目中,在回答“地震究竟能否准确预测”的问题时,马宗晋院士说∶

--------------------------------------

地震是有多种类型,多种类型之中还有各种复杂情况,我觉得就我们国家的甚至就全球的来看这个问题,都很难说我们已经把地震发生之前必然要发生的现象抓到。

〔资料来源∶新浪视频∶http://tech.sina.com.cn/d/2006-07-28/09161059710.shtml〕

--------------------------------------

这就提出涉及不同类型多种复杂情况下孕育发生的地震能否准确预测的三种基本情况∶

情况一∶

多种类型地震在不同复杂情况下孕育发生之前根本没有共同的必然出现的确定性前兆及前兆发展过程。因而,监测手段再高明,只能监测到某些类型某些情况下孕育的地震的某些前兆现象〔例如1975年海城地震前的“小震闹、大震到”的前震〕,对这样的地震进行预测;无法监测到其它许多类型多种复杂情况下孕育的地震的前兆及前兆发展过程〔例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前没有前震〕,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对这样的地震进行预测!

情况二∶

多种类型地震在不同复杂情况下孕育发生之前有共同的必然要出现的确定性前兆及前兆发展过程。但是,世界范围各国官方的专业地震部门,包括中国地震局在内,至今没有能够开发应用足够有效能够监测到这种共同的必然要出现的确定性前兆及前兆发展过程的监测手段,因而当然对多数地震无法预测!

情况三∶

多种类型地震在不同复杂情况下孕育发生之前有共同的必然要出现的确定性前兆及前兆发展过程。某些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三十多年前开发了当时称之为“土仪器”的一系列特殊仪器、特殊传感器、特殊安装方式,坚持三十多年科学实践研究,通过不同大陆、不同地质条件对不同复杂情况的多次地震孕育过程进行监测预测,证明该种监测仪器能够有效监测到多种类型地震在不同复杂情况下孕育发生之前有共同的必然要出现的确定性前兆及前兆发展过程。只要能够获得充分的支持,建立有效覆盖目标保护区域的台站网,配备这些监测仪器,就能够对影响该区域所有类型不同复杂条件下孕育发生的地震实现准确有效的预测。

孙威写的《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孙威1975年以来三十年来依靠自己的努力业余从事地震预测实践研究工作的实录,记录的就是他早在1975-1976年期间开发应用的多种这样的监测仪器的开发过程,及其三十年来在包头、在北京、在辽宁、在美国加州不断监测记录到中国地震局的仪器完全监测记录不到的多种类型地震在不同复杂情况下孕育发生之前有共同的必然要出现的确定性前兆及前兆发展过程。

孙威三十多年来的地震预测实践成就继续证明中国地震局为什么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地震工作方针中这些极其宝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正确的内容!

记录孙威1975年以来三十年来依靠自己的努力业余从事地震预测实践研究工作的实录以及国家地震局系统多次邀请他出席有关会议与试验项目的有关文件,也充分证明∶中国地震局系统并非个别人从1976年起就对孙威及其地震预测实践非常清楚!

孙威先生也曾多次给中国地震局的领导写报告,但是地震局的领导至今对于孙威三十多年来依靠自己的努力坚持地震预测实践研究的工作,不过问,不理会。为什么?因为中国地震局的领导坚信地震预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希望解决!!

为了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当然希望孙威的实录能够出版。但是,我们更希望中国的减灾部门、地震灾害频发地区的减灾部门能够记取唐山大地震与“青龙奇迹”中记取的最重要的经验与教训,实施采用孙威三十多年心血开发总结出来的地震前兆监测仪器及其地震预测技术、方法和地震预测科学思路,“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重新武装起一批有效的群测点,帮助中国地震局做好他们应当做好却没有能力、没有信心实现的地震预测工作!

我还必须强调指出,孙威是中国长期坚持地震预测实践研究的许多研究者中成就优异突出的一位。孙威以外,仅我比较了解的情况,中国至少还有二十多位采用不同手段、技术、仪器、方法长期坚持地震预测实践研究取得优异成就的其它研究者。

这也是2003年11月12日写给中国地震局宋瑞祥局长的信中为什么我能够强调如下一点的原因∶

--------------------------------------

保证地震预测有良好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绝大部分技术关键,如果不说全部技术关键的话,已经由中国和国外不同地震预测实践者开发的不同的技术予以解决。其中绝大部分技术、仪器/传感器和方法以中国人自主原始创新的技术、仪器/传感器和方法为主。

--------------------------------------

孙威目前为推动地震预测防震减灾事业在外地出差。任何朋友、任何单位如欲与孙威联系,可以通过我与他建立联系。

致意

大家的朋友、学生与顾问

陈一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顾问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利委员会顾问

2006年8月10日

电子邮件地址∶cheniwan@263.net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邮编∶100020〕

白家庄路甲2号

新世纪商务中心316室

陈一文收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 地震专版 论坛时间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民意调查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Hosted by phpBB.BizHat.com

Free Web Hosting | Free Forum Hosting | Photo Gallery | FreeMarriage.com

Powered by PhpBB.BizHat.com, setup your forum now!
For Support, visit Forums.BizHa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