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y818

注册时间: 2007-09-13 帖子: 1298
|
发表于: 星期二 七月 21, 2009 12:03 pm 发表主题: 吴焱金:薄熙来、孟学农现象之我见 |
|
|
吴焱金:薄熙来、孟学农现象之我见
我对这两个人既不认识也不了解,所知都是从网上看到的,为什么把这两个并不相干的人扯到一块说事呢?因为两人都是颇有争议同时饱受热议的高官,我只就事论事谈点个人浅见。
先说薄熙来,先是民声官声都不太好,却步步高升,据说是很有些能力、魄力和魅力的官员。不知什么原因平调到重庆,网上说他有些被贬而壮志难酬的感觉,因此在重庆很搞了一些大动作:严惩贪官污吏,树立高大的毛主席像,率先唱红歌、发红色短信,面对面处理的士司机罢工事件……足见不是一个庸人,很争得了一些民心。特别是7月18日,薄熙来说出了一句振聋发馈的声音:"用百姓生命换来的GDP,白给也不能要!"这句话完全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说到老百姓心坎里去了。究竟是要以GDP为标志、不顾百姓死活的"政绩",还是以人为本、为广大老百姓造福的实在政绩,显然代表两种根本不同的路线和发展观。薄熙来这句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发出了与官僚、买办"精英"不一样的声音,好就好在提倡珍惜底层劳动者的生命,使人有一种真共产党又回来的感觉,大家都盼望这句话真正落到实处,最好成为最高当局的执政理念,并以此考查各级官员的政绩。让那些带血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的贪腐工程统统见鬼去吧,让人民大众真正能够安居乐业。
再说孟学农的诗:"心在哪里安放?"这是两度辞职后较真实心态的写照,有愧悔,有希望,也有壮志未酬的无奈。言为心声诗言志,诗中释放为国为民"民主文明富强"的雄心以及关爱人民的善意随处可见,如果在任的官员都这么想,不啻是一件大好事。孟学农同志在任上时,据说曾以郑板桥的诗作"座右铭"以自勉:"衙斋卧听萧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看来,有些诗人情怀的孟学农同志本意是想当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官的。无奈大背景是要争先恐后上GDP,哪管百姓死活,光有书生的良好愿望是当不好官的,没有大刀阔斧惩治贪官污吏、恶霸地头蛇的能力也是保护不了人民群众的,更重要的当然是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孟学农同志两度被免职,却并无民愤,相反对他两次辞职担责还有称赞其人品的声音。这次公开发表诗作,虽引起热议,毕竟褒多于贬,从历史到现实,官员往往被贬后才能写出讴歌百姓的传世之作,李白、杜甫,苏东坡都是如此。孟学农的诗,不说传世也算惊世之作吧,官员抒发胸臆应该不是坏事,但必须句句由衷出肺腑,真乎,假乎?人民群众眼睛是雪亮的,百姓眼里容不得半粒砂子。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孟学农同志,为官经历竟有24个之多,看来不但有才,还颇有背景,当了这么多官,没出大政绩,反两度遭贬,不能全怪命运不公、运气不好,自己没把工作做到位、没做到点子上,恐怕也是重要原因。别再企望当官了,留下这首诗,起码给大家一个好印象,也给任上的官员一些启示吧!
吴焱金
2009年7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