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y818

注册时间: 2007-09-13 帖子: 1298
|
发表于: 星期日 六月 01, 2008 9:21 am 发表主题: 如题毛泽东为何未向唐山捐款? |
|
|
如题毛泽东为何未向唐山捐款?
地球村过客
当人们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上搜寻生命的丝微痕迹时,网络世界中也有个别人用了探照灯+哈哈镜式的阴毒目光,在历史的尘埃中寻找开心的理由。例如有人在问这样一个问题:
——唐山大地震时,毛泽东为什么既没有到灾区慰问,也没有向灾区捐款?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拍案高叫“中国有人才”!美国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里根遇刺后,民主党并没有跳起来追问里根为何不坚持到白宫上班。唐山大地震发生时,距离毛泽东去世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当时毛泽东处于重病时期,已经卧床不起。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生命奇迹”,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那样的身体状况下出远门。
固然,也许提出那个问题的人曾经创造过某种生命奇迹,例如在其父母病危时,逼令他们走下病榻,为自己准备丰盛早餐中餐晚餐以及诸如此类的“生命奇迹”。只有经历过那种“生命奇迹”的人,才会认为当时毛泽东到唐山应该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当然,也许那个提问者并没有那样的“生命奇迹”经历,那么我们只好认为他患了人性完全缺失综合症。
因此,这个问题不值得反驳。还是来看看“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向唐山捐款”的问题。
其实,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应该先问自己另外一个问题:
——在唐山地震时期,中国政府是否鼓励和接受过任何个人的捐款?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毛泽东就理当捐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果当年中国政府号召全国人民捐款,而有些人竟然不捐,我们就可以象今天追问王石、马云一样,认为他/她在道德上存在问题。
但这只是“如果”。很不幸,真实情况是:在唐山地震时代,中国政府完全不鼓励、不支持并且不接受来自个人的捐款。这样,如果哪个领导人逆风起扬,拿出大笔个人资金来搞捐款,那么他就会成为道德上的问题,成为那个时代的王石、马云。
中国政府为什么不接受捐款?如果不想动脑筋,我们对此只需要给出两个字的答案即可:极左。如果要动一下脑筋,那么不妨想一想当时中国政府对于“既无外债,也无内债”这一事实的自豪感。虽然捐赠并不是财务意义上的“债务”,但毫无疑问地是道义上的负债;特别是来自外国的捐赠,是需要在对方遇到麻烦的情况下,予以对等甚至超额回报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财政理念的问题。按照计划经济的思维,救灾必须是完全的国家职能,而不是社会公众的义务。因此,自从完成公私合营之后,“捐献”就逐渐淡出了中国社会。如果说在朝鲜战争期间还有“捐献”行为,那么到了十年后的中印战争,就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到了七十年代,全社会已经普遍认为:个人没有义务为公共领域的事务买单。虽然当时大家都比较穷,但并不至于穷到连几毛钱都拿不出的情况,然而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政府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断然拒绝考虑把“公众捐款”作为弥补国库不足的一个手段。相反,倒是消灭了直接针对个人的税收。
不过我不想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总之,在唐山大地震时期,中国政府不鼓励、不支持并且不接受来自个人的捐款。这样,如果毛泽东向唐山捐款,就将面对一个非常麻烦的困境:他不仅会违背亲自参与制定的政策,而且有可能起到一个很坏的示范作用,使很多人在他的带领下,纷纷解开私囊,向唐山“献爱心”。
那是一个很坏的示范作用。因为他的捐款行动将成为巨大的无声号召,使捐款成为具有政治含义的行动。很多人将因此而走上极端,以为“捐款越多越革命”,很可能把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家当捐得所剩无几,难免影响到自己的生计。在“捐款越多越革命”的风潮中,必然会出现革命激情加行政强制的现象,于是再次刮起“共产风”。
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当时的人们会立即联想到民国时代的各种捐项,必然使“文革”在其结束前面临道德上的破产。
所以毛泽东不可能向唐山捐款。对于一个计划经济者来说,救灾的第一要务,是在国家资源有限情况下,既要尽可能充分地投入,更要保证唐山灾民公平地享用国家的救灾资金和物资。事过多年后,历史学家们看来都相信:在救灾资源的公平公正分配方面,唐山救灾是做得很出色的。虽然当时个人资金被完全摒除于救灾领域,资金总量受到了限制,但并这没有妨碍唐山救灾资源的充足性,可见当时的资源管理还是有效率的。拒绝私人资金进入,也使得各级政府免于为了社会捐赠资金的规范性使用而大伤脑筋。
当然,毛泽东之所以不向唐山捐款,最为根本的原因乃是在于他显然认为那些稿费并不是他个人的资金,不应该以个人的名义捐给任何人。关于那笔传说中的巨款,最近已经由汪东兴等人作出了澄清,应该说代表中办的立场。无论如何,毛泽东并没有把他的稿费存入瑞士银行,更没有留下遗嘱要求把它传之后人。按照毛泽东的要求,那笔钱最终被全额交给了国家,这应该说是空前绝后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