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条 件 下 的 继 续 革 命!
 
 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常见问题与解答 (FAQ)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注册注册 
 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登陆查看您的私人留言   登陆登陆 

方泽生:还要努力作战--评《虹南作战史》中的洪雷生形象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 革命文艺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留言
hgy818



注册时间: 2007-09-13
帖子: 1298

帖子发表于: 星期五 十月 19, 2007 8:07 pm    发表主题: 方泽生:还要努力作战--评《虹南作战史》中的洪雷生形象 引用并回复

方泽生:还要努力作战--评《虹南作战史》中的洪雷生形象

作者: 东门之阪 发布日期: 2007-9-27 查看数: 12 出自: http://www.wengewang.org
方泽生

我们以十分兴奋的心情,读完了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虹南作战史》。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广大贫下中农以如此高昂的革命热情走上了社会主义光明大道,而走在这个行列前头的,是他们的代表洪雷生。

洪雷生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批群众领袖人物的一个艺术典型。这个英雄形象所以引入注目,在于人物形象里如作者所说的“注入了某些新的因素”,即从社会主义社会中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塑造这个英雄形象,表现出了时代的风貌,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这场斗争的本质,概括了从贫下中农中间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特点。

小说反映的背景,基本上取材于上海市郊新泾区虹南乡合作化过程中的两条路线斗争。毛主席高度赞扬了虹南乡贫下中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为《机会主义的邪气垮下去,社会主义的正气升上来》一文写了按语。按语最后说:“当然还有许多战斗在后头,还要努力作战。”这两句话,概括了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基本精神。“还要努力作战”这一战斗号召,极大地鼓舞着广大贫下中农不断革命、继续革命,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这种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精神,也可以说是洪雷生身上最突出的无产阶级品质。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洪雷生从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胜利,始终坚定地站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立场上,把革命不断推向前进,去夺取新的胜利。互助组刚巩固,他就要转社,非入不可,“我就是这句话”!初级社办好,机会主义者忙得“七处生烟,八处冒火”一团糟,想“坚决收缩”的时候,他却带着贫下中农坚决向高级社迈进,“毛主席给我们指的路,谁也拦不住”!战胜了天灾,战胜了“人祸”--机会主义分子浦春华的污蔑,富农的破坏,富裕中农的干扰之后,他一刻也不停,“第二天就带着青年队去支援了宝北乡的那个高级社”。他所做的一切看来似乎都很平凡:拆廓,办社,竞赛,辩论,筑渠……然而他在毛主席指引的农业合作化的康庄大道上,一步一个脚印,步伐是那么豪迈,那么坚定。无产阶级的这种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化为洪雷生形象的血肉,使他的性格变得突出而动人了。

洪雷生英雄性格的第一个特点是“硬”。用他自己的话说,叫“脾气也硬得很”,“宁可饿一顿肚皮,不肯受一点气”。然而,这样概括还不全面,这只是青少年时代的洪雷生的性格特点。在党的培养下,在群众斗争的大风大浪里入了党,他的“硬”的性格就有了新的阶级内容,即革命的硬骨头精神,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办社的时候,洪雷生不同意那张排斥贫下中农的名单,高曲文用浦春华的名义压他,他毫不妥协,“将手往腰里一叉,威风凛凛地说:‘不管是谁决定的,这个名单我就是不同意。……”’他“硬”得很。在与天灾人祸的一场大斗争中,浦春华直接跳了出来,给他扣上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帽子,污蔑虹南村高级社是“三类社”,企图强迫洪雷生就范,洪雷生毫不动摇,一硬到底,“当一天共产党员就要同错误思想顶一天”,“永远走毛主席指引的合作化道路,哪怕是钢刀搁在头颈上,也不回头!哪怕是刮十二级台风,我也不动摇!”有时他硬得似乎不近“人情”:菜贩子请他吃油饼,他正眼也不看,“大口大口地吃着麦粉饼”;菜贩子趁他不在,用高价把集体的菜弄走了,他还要追回来,退款,要他们写检查,宁可合作社减少一笔收入。他“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这样一“硬”到底,就把阶级敌人和资本主义、机会主义的邪气压下去了,调动了贫下中农的社会主

义积极性。但洪雷生并不是一跳八丈高的“莽张飞”式的人物,他“谦虚谨慎”得很,斗争需要他“软”的时候,他又“软”得很有分寸。富裕中农牛虎生一次次向他挑战,给合作社添麻烦的时候,他偏不理睬那一套,把火压下去,自觉地以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按照党的政策去团结他,教育他,改造他,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连牛虎生也不能不有所触动。这里所说的“硬”、“软”结合,就是共产党人坚定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标志着洪雷生英雄性格的成熟。

洪雷生英雄性格的另一个特点是善于“用脑子分析”。他想的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富贵发财的“美梦”,而是“合作化运动发展方向”。多思,使他近乎“老成”,看来似乎缺少一般青年人的热闹劲儿。但这正是洪雷生英雄性格趋向成熟的另一重要标志。他补着花袋,“脑子里想的却是全虹南村,却是虹南村今后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的光明景象,却是想到了全中国农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景象”;肩上挑着粪,对付富裕中农的“下马威”,心里想的却是“无产阶级要团结、改造、教育中间派”的历史使命。越想,“心胸宽了”,方向明了;越想,看问题比别人深,进步比别人快。这也许就是浦春华所讥讽的“幻想太多”吧,然而他常常把思想与现实斗争结合起来,所以想到点子上,符合贫下中农的根本利益,符合历史进程的规律;再加上他的锲而不舍的韧劲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幻想”就变成巨大的推动力,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洪雷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英雄”。他的英雄性格的形成,是有牢固的现实基础的。作者通过情节的铺叙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信的脉络。一是洪雷生深深扎根在群众之中,“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永远是贫下中农的贴心人。他跟那个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的浦春华和富裕中农在一起时,总觉得“浑身不舒服”;而一回到贫下中农徐土根、张宝珍身边,跟那些从小“摸鱼、拷浜的淘伴”在一起时,就“如鱼得水”,热气腾腾。洪雷生一面是贫下中农的带路人,一面又向贫下中农学习,汲取精神力量,所以他说话就特别响亮,特别有力量。甚至他跟他母亲的动人感情,也是深厚的阶级感情的一种表现。一是洪雷生自觉地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自从在安克明那里认识了“毛主席、共产党、解放军”几个字,接触了革命真理以后,他就主动地、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把学习与斗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他每前进一步,都用毛泽东思想作为指路明灯,这正是他能够坚决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关键。如果把群众比作英雄成长的土壤的话,那么毛泽东思想就是阳光和雨露。真正的无产阶级英雄的成长,都离不开这样的基本前提。偏离了,英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要把它溶化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渗透在故事情节的发展里,成为有机的整体。否则,思想再正确,也是没有艺术力量的。

洪雷生也不是超凡人圣的“英雄”。他起初不过是个“一条裤子一根绳”的“讨饭囝”。他的英雄性格是在现实的阶级斗争中,特别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他的英雄性格的形成,又离不开50年代中国农村这个典型环境,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的工作者的特定的生活道路。洪雷生并不是一下子就认识到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的。机会主义路线的代表人物浦春华胡说什么办互助组要“自找对象”时,洪雷生还以为是“张宝珍没听清楚,或许是浦春华一时说走了嘴”,当然不可能意识到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浦春华以“团结中农”为借口兜售“生产靠中农”的黑货时,洪雷生知道不对,但是“讲不出成套的理由来”;在批判“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错误观点时,洪雷生也只是从“当时的认识水平出发”……。虽然如此,对于机会主义路线的种种表现,他在“行动上已经进行了抵制”,“从贫农这个阶层的迫切需要组织起来的阶级感情出发来顶”,这已经是很可宝贵的革命精神了。直到毛主席的“还要努力作战”的按语传达后,他把一次次斗争联系起来看,才对合作化运动的两条路线斗争有了比较完整、清醒的认识。这是符合唯物论的认识论的。一旦认识以后,他就比较自觉地起来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向机会主义路线打进攻战。这就是小说写得最成功的《较量》一章所描写的,在各种复杂的矛盾的“包围”之中,他“稳如泰山”,指挥若定,接连打了四个战役,取得了“初战必胜”。在斗争中,洪雷生的英雄性格显出了动人的光彩。

从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塑造英雄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给文艺创作提出的要求。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和思想与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使我们深刻地懂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曾经经历了那样多的艰难险阻,懂得了只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的路线。站在时代的高度回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就像揭去了一层薄薄的纱幕,各种各样的人物,形形色色的斗争,乃至社会生活的细微末节,都豁然开朗,清晰地显现在我们眼前:原来这一切都同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联系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就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战胜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过程。这是斗争的一条总纲。因此,只有从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认识农业合作化运动,才能对那场斗争有本质的认识;只有从路线斗争的高度来指导文艺创作,塑造英雄形象,才能使英雄形象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这正是《虹南作战史》的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小说取得的新的成绩。

《虹南作战史》在洪雷生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上达到了可喜的高度。但是从整个作品来看,也有还可以讨论、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如何处理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的关系。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由于路线斗争的尖锐,给阶级敌人以可乘之机,阶级斗争也必然更加复杂。把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交织在一起,考验着英雄,英雄形象一定会显得更有光彩。这正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虹南作战史》在描写阶级斗争方面是有缺陷的。反映合作化的全过程,而看不到地主阶级活动的影子,这已经是不够典型的了;而几个富农的破坏,也没有深入到本质中去,如《捉鬼》一节,写得很热闹,但对英雄形象洪雷生的塑造几乎是无关大局的。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受着真人真事的局限,没有充分运用,或者说还不善于在大量占有生活素材的基础之上,运用艺术虚构的方法,这不能不影响洪雷生形象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力量。

如何看待作者的议论。议论多,也是本书的一个特点。作者的用意是明显的:凡是议论多的地方,也就是作者力图更深刻地阐发作品的思想深度,为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增添光彩的地方。但有时候,其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我们并不完全排斥在文学创作中有作者的议论。《虹南作战史》中有些议论还是必要的。但是文艺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一定要通过人物的形象来说话,作者的议论只能像电影的画外音一样,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决不能以作者的议论,来代替在艺术上对人物的塑造。游离于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之外的议论,再多,再好,也往往达不到丰富英雄人物形象和教育人的目的。有一些地方,作者也应该为读者留下一些思考的余地,有一些话让评论者来说不是更好吗?

如何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使英雄形象更丰满。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为塑造英雄形象服务,这是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虹南作战史》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的。例如通过细致的刻画,揭示英雄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这本是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在《虹南作战史》中,有时即使作品的情节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作者也没有充分加以利用,这是很可惜的。再如语言的运用,全书有很多生动的群众语言,读来琅琅上口,很有味道;可惜全书似乎只有一种语言,即作者自己的语言,而缺少人物独特的语言。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在塑造洪雷生形象时比较拘束,唯恐损害了英雄形象,结果使形象显得有些平面,立体感不强,色彩不够丰富。

听说《虹南作战史》的作者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准备继续努力作战,有信心、有决心把作品改得更好,并积极酝酿第二部的创作。这正是广大读者的共同愿望。我们期待着。

(《文汇报》1972年3月18日)


返回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Profile) 发送私人留言 (PM)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无 产 阶 级 文 化 大 革 命 首页 -> 革命文艺 论坛时间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转跳到:  
不能发布新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这个论坛编辑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删除自己的帖子
不能在这个论坛发表民意调查


Powered by phpBB © phpBB Group. Hosted by phpBB.BizHat.com

Free Web Hosting | Free Forum Hosting | Photo Gallery | FreeMarriage.com

Powered by PhpBB.BizHat.com, setup your forum now!
For Support, visit Forums.BizHat.com